編者按
近年來,胎盤干細胞的臨床研究結果相繼輸出,向人們展示了其巨大的臨床應用前景。2019年8月14日,國內科研團隊發布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臨床試驗結果,治療24周后患者的臨床缺血特征得到了改善。本文介紹了國內糖尿病并發癥的干細胞治療研究案例,幫助大家更加深入這類療法的進展。
糖尿病足已經成為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干細胞療法(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療法)作為糖尿病足缺血肢體動脈疾病的一種治療手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根據南昌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研團隊發表的新臨床試驗數據,對于患有嚴重肢體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多次肌肉注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替代療法。未來仍需要更大的、安慰劑對照的前瞻性研究來證明這些結果。
4名符合條件的嚴重肢體缺血糖尿病患者被納入了這項臨床研究中,在標準治療的基礎上,這些患者接受了連續3次(每隔4周)胎盤間充質干細胞肌注射治療。
結果顯示,在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期和24周的隨訪期中,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發生。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4周后患者的臨床缺血特征得到了改善。
在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患者的靜息疼痛和肢體寒冷的分值顯著降低,無痛步行距離(從基線到24周)顯著增加,靜息踝肱指數升高,但無統計學差異。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結果顯示,1名患者的側支血管形成增加,但在其他患者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變化。
胎盤干細胞:糖尿病足的治療新突破口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由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或感染等所致。據統計,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因嚴重下肢缺血性疾病而截肢的發生概率要高40倍。
研究表明,基于生長因子和細胞療法的再生醫學策略尤其適用于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治療。早先的動物試驗證實,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安全有效。近年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試驗結果也陸陸續續輸出。
去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Medicine (Baltimore)》期刊報道了一則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案例,向人們展示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這類糖尿病并發癥的潛力。
一名57歲的2型糖尿病足女性患者經歷了20多天的足潰瘍,常規治療對患者病癥并無改善。在患者的允許下,醫務團隊實施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水凝膠治療——給患者傷口局部施以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水凝膠(每平方厘米1*106個細胞)。
結果發現,患者足部潰瘍幾乎愈合,足部行走功能也得到了恢復。整個治療過程并未觀察到并發癥,在治療后的6個月內潰瘍并未復發。
在這個案例中,人們看到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的多能性,可以分泌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免疫調節物質,加速傷口愈合。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有望成為這類疾病的治療新突破口。
延伸: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并發癥
糖尿病相關的代謝紊亂引起大量的并發癥,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和創傷愈合不良等。這些并發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可能導致死亡。干細胞通過釋放可溶性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來刺激新血管的形成和調節炎癥,為糖尿病并發癥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
2013年,中國學者觀察了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共有32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參與。結果表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癥狀及神經電生理,是一個安全、有效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的新方法[3]。
2014年,中國研究者在《國際眼科雜志》上報道了自體干細胞移植術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變化分析。臨床試驗發現,自體干細胞移植術后,穩定的血糖水平和胰島功能的改善有助于穩定或延緩視網膜病變的進展[4]。
2016年,《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報道了間充質干細胞修復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案例,證實了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血靜脈移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安全有效;與傳統的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相比,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改善舒張壓、腎功能方面的臨床療效更優異[5]。
結語
糖尿病并發癥對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干細胞技術的發展,給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目前,利用干細胞來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研究正在廣泛開展,相信未來,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會受益于此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