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dSurge
作者:Emily Tate
智能觀 編譯
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再到三年級,丹·羅杰斯小學的學生正體驗一段不同尋常的技術之旅。他們所使用的課堂設備是不斷更換的。
一年級時用iPad,二年級用Kindle電子閱讀器,三年級用微軟的Surface設備(觸摸式可交互設備),然后學習使用谷歌的Chromebook。
這樣的安排并不是因為學校使用技術反復無常,而恰恰是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個性化學習是這所位于美國得州達拉斯的小學的核心教學模式,達拉斯獨立學區個性化學習項目主任克里斯汀·沃特金斯表示,讓學生接觸多種設備是學校教學模式的一部分,是有意而為之的做法。
除了技術之外,學校還將項目、靈活的環境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納入個性化教學之中。
丹·羅杰斯小學的學生
丹·羅杰斯小學是達拉斯獨立學區“隨處可見”個性化學習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共試點了10所學校。此外,學區還有130所學校在使用“低干預混合學習”法,這是 “隨處可見”個性化學習的一種變體。該學區重點測評學生的進步程度,并在取得了學業和個人成長方面的初步成果后,開始四處推廣個性化教學模式。
項目的日臻成熟,讓幕后團隊感到自豪。但這并非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經歷了四年的密集規劃,戰略制定,嘗試,失敗和再次嘗試的艱難歷程。
初期的情況
個性化學習并不是一個新奇的概念,近年來人們對個性化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它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采用。
“老師們早就知道這是最好的教學方式,”該學區個性化學習成長經理考特尼·羅杰斯說,“不同之處在于,我們現在有了大規模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和技術。”
達拉斯獨立學區的領導認為,為了實現“讓所有學生都有所成就”的使命,他們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學校模式。2013年秋季,在獲得比爾和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下一代培養計劃”資助后,該地區開始著手發起個性化學習的計劃,力圖讓每個家庭都能有更多的選擇。
第二年2月,學區給學校領導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詢問他們是否有興趣參與這項計劃。在該區的230所學校中,有36所學校表示有興趣嘗試,8所學校報名參與試點計劃,其中5所學校最終獲得了資助和支持,并在2015年秋季推出了“隨處可見”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
這5所學校包括了三所小學(含丹·羅杰斯小學)、一所中學和一所只有九年級學生的高中。
解決教學方法的轉化問題
學區早期獲得的教訓之一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接受教學方法的轉變更為困難。
小學生們則沒受一點兒影響。沃特金斯解釋說:“對他們來說,學校教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初中和高中的學生卻對學習自主權無所適從。她指出,并不是他們不喜歡,而是還不習慣自己作決定。
他們不知道自己喜歡在一個小團隊中直接跟著老師一起學習,還是獨自跟著個性化定制的視頻來學習。沃特金斯提到,對于那些之前被要求坐在課桌前,打開課本37頁的學生們來說,自主選擇學習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難以適應。
沃特金斯的團隊在與這幾所試點學校的高年級學生進行了“共情對話”之后,意識到他們需要搭建更多的框架,以緩沖新教學模式帶來的變化沖擊。
他們早期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要促使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理念和認知。雖然所有參與該計劃的人都讀過同樣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沃特金斯說:“當我們坐在桌邊時,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下去。因為每個人對這項工作的理解都不一樣。”
經過大家的努力,他們制定了一個個性化學習的詞條釋義表,以構建出一種統一的語言支持交流。
獲取詞條釋義表及該學區個性化學習實踐完整報告,在“智能觀”公眾號界面回復“個性化學習”。
沃特金斯表示,學校有一個常見的誤解,以為 “個性化學習”是一種用技術來學習的方法。事實是,個性化學習是不需要設備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了讓大家明白這一點,詞條釋義表中甚至都沒有提到技術。
羅杰斯補充說,它也不需要很多的資源。在5所最開始實施個性化學習的試點學校中,只有4所獲得了學區的資源來實踐新的教學模式。而沒有得到資源的學校,學生卻進步最大。
學校能夠量化和不能量化的東西
2017年,在個性化教學實施兩年之后,數據表明新方法正在改善這些學校的學習效果。
該學區將得州的學業準備評估(STAAR)中的數學和閱讀成績作為衡量學習成果的一種方法。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5月的一份影響報告中,結論從很大程度上來講都是積極的。
每個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學校,都會與其所在地區的其他K-12學校以及當地平均水平進行比較。
達拉斯5所個性化學校的核心原則
在實施個性化教學計劃之前,薩拉戈薩小學的數學和閱讀成績在STAAR評估中分別高出學區平均成績6%和3%。兩年后,該校的數學成績比學區平均成績高出17%,閱讀成績高出14%。
盡管早期的大多數數據表明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但高中學生在適應新模式時所面臨的困難都反映在了他們期末考試的英語成績上,平均下降了7.5%。數學成績只略有提高。
沃特金斯說,很難確定這是由新教學模式造成的。她認為,英語成績下降是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不僅僅是突然轉向一種新學習模式。這些數據只代表了這所高中的一個班級,而這所學校才成立兩年。
羅杰斯說,標準化考試測量出的進步程度給該地區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但它只是說明了一部分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處于高質量的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將會有更多動力,更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態度,”她說,“我們將如何衡量這些呢?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她個人認為,個性化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考試成績所能顯示出來的。
羅杰斯說:“在這種環境下,他們真的會相互了解,建立更牢固的關系,并以深層次的方式建立相互支持的關系網。”她將這種強化的關系歸因于兩個主要因素:試點學校的項目教學法和學生簡介,后者詳細描述了學生的優勢和適合發展領域。
她還指出,在“共情對話”中,學生們反復提到,在他們的上學經歷中,第一次覺得自己很重要。
沃特金斯說,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學校有意地創造了一種包容的文化,讓每個學生的選擇都很重要。這在教師招聘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管理人員面試新老師時,學生們也有機會參與進來。他們被邀請與候選人見面,并在面試中提出一些問題。
“當他們參與其中時,會坐得更直一些,顯得更莊重。”她說。
“那種(歸屬感)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衡量的東西,”羅杰補充說,“但我們看到它正在發生,也的確十分強大。”
發展前景
個性化學習自2015年啟動以來,參與群體已經翻了一番,目前服務10所學校的4500名學生。數百名學生都選擇轉學到一所個性化學習的學校,數千人申請了今年秋天將新開的一所初中和一所只有718個名額的提供個性化學習的高中,申請者眾多,該高中不得不用抽簽決定入學名額。
根據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需求,學區引入了三種專業發展路徑,以響應個性化學習的教學實踐,從而避免各學校都變得風格一致。其中一個是成立為期10個月的教師社團,主要針對混合式、個性化和項目式學習。另一個是常年為學區內的校長舉辦一系列研討班。第三個是創建實踐社區,教育者之間可以在線進行一對一交流。
沃特金斯估計,學區將有一半多的學校都能被她的團隊服務。
“它才剛剛起步,”羅杰斯談到這個計劃時說,“學校領導都已經意識到這是有利的——是他們需要和想要的。盡管沒有人要求這樣做,但它很快就會大范圍推廣開來。”
原文鏈接:
https://www.edsurge.com/news/2018-11-01-after-early-results-personalized-learning-is-quickly-becoming-district-wide-in-dallas?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