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算是讀完《智能時代》后,結合柯潔戰敗的新聞,寫成的的讀后總結與感思。
2017年5月27日,將是載入人類史冊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機器人alphago(阿爾法狗),以3戰3勝的壓倒性優勢,徹底挫敗了當今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
其實早在2016年3月份,阿爾法狗就贏過世界著名圍棋手——韓國的李世石。不過,柯潔的總體實力,比李世石要高出不少。當時,柯潔得知李世石被機器人擊敗后,曾口出狂言:“阿爾法狗戰勝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
一年后,也就是在昨天,柯潔也完敗在阿爾法狗手下,最后甚至哭了出來。
估計有很多對圍棋和人工智能不了解的人,都會納悶:“2017年5月27日有那么重要嗎?不是早在二十年前,機器人就戰勝了象棋冠軍嗎??”
讓我用吳軍博士在《智能時代》中說的話,來回答你吧:“它的意義,遠遠超過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世界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因為從難度上講,圍棋比國際象棋要難,6到9個數量級。圍棋,曾經是最后一個沒有被機器人征服的棋類。這件事不僅是人類在機器智能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而且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智能時代的開始。”
換言之,我們現在正處于人類歷史上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起點。
地球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讓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地球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讓人類進入了電器時代。
地球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讓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
昨天——2017年5月27日,世界圍棋第一人完敗在阿爾法狗手下,標志著人類真正地徹底地踏入了智能時代。
什么是“智能時代”,你真的了解嗎?
馬云最近為什么說:“未來30年的變化,將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
因為,未來幾十年,我們生活中的很多領域,都將改天換地。
比如:
1.我們這些年輕人,將普遍能活到100多歲。
2.癌癥和艾滋病,將很可能被治愈。
3.不久的將來,很多人的工作都將會被機器人取代。例如,某些醫生、某些律師、某些記者、某些教師和編輯。他們若不進行必要的認知升級和觀念更新,就很可能被社會淘汰,淪入悲慘的境地。
4.很多人的隱私,將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能源基礎,是煤炭。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能源基礎,是電力和石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能源基礎,是電力和核能。
第四次科技革命——智能革命的能源基礎是什么呢?
答案是三個字:大數據。
什么是大數據?麥肯錫給出了很好的定義——“大數據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的四個特征:海量的數據規模(億兆級別)、快速的數據流轉(每秒鐘都在飛速更新)、多樣的數據類型(文字、圖片、視頻等等都算)和價值密度低(很容易產生)四大特征。
沒有大數據,阿爾法狗不可能戰勝世界圍棋冠軍。
有了大數據,癌癥和艾滋病很可能將不再是絕癥。
“我們已知的各種可能導致腫瘤的基因錯誤,不過在萬這個數量級,而已知的癌癥不過在百這個數量級。所有可能的惡性基因復制錯誤和各種癌癥的組合,不過是幾百萬到上千萬種,這個數量級在IT領域是非常小的。如果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不超過幾千萬種組合中,找到各種真正導致癌變的組合,并且對這樣每一種組合都找到相應的藥物,癌癥將很有可能被治愈。”
身處智能時代,我們最應該做什么?
一、投身智能時代的浪潮
吳軍在《智能時代》一書的最后,總結道:“在歷次技術革命中,一個人、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進入前2%的行列,要么被淘汰,抱怨是沒有用的……大多數人的觀望猶豫和徘徊,給了2%的人以機會。”
如何投身智能時代的浪潮?
1.積極主動地學習關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各方面知識。
怎樣學習?很簡單。去讀相關方面的書、報道和文章,多看相關方面的視頻,并進行獨立而深入的思索。
不久前,我把《智能時代》和《大數據時代》讀完了。也馬上會買李開復博士剛上市的新書《人工智能》。昨天,我也看了不少人工智能方面的演講和視頻節目。文末,與諸位分享一段。
2.做好應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的準備。
大多數普通人,當然沒有能力去開發數據和智能產品,但只要善于運用相關的技術,來為自己服務,我們就能把輕視大數據的人遠遠甩在后面。
二、養成新的思維方式。
1.培養創新性思維
李開復說:“未來社會的工作,至少有一半會被機器人取代。”
哪些工作,最可能首先被機器人取代呢?——機械性的、重復性的工作。
比如美國的特斯拉汽車公司,現在車間里大多數裝配工作,已經是機器人完成的了。特斯拉的很多老工人被迫失業了,他們為了抱怨,每天都會在特斯拉公司門口示威,但又有什么用呢?這些人,就屬于在新時代面前只會犯慫的人。
2.培養利他思維
機器人取代人的工作,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苦逼的工作者哭天搶地的,被迫交出自己的工作,讓機器人取代自己。另一種是幸運的工作者,高高興興地放下自己的工作,讓機器人為自己代勞。
這兩種工作者(尤其是后一種),每天都將擁有大量的空閑時間。
幾百年前,大多數人,每天至少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近幾十年,大多數人,每天需要工作八個小時;未來幾十年大多數人,每天工作四五個小時很可能就夠了。
閑下來的時間干什么?除了學習,當然是玩啊娛樂啊。因此,人類的服務業進入一個空前發達和繁榮的時期。這時候,那些善于讓他人快樂、為他人服務的人,將能閃現出重大的價值。
因此,培養利他思維,在智能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最成功的人,很可能就是最會利他的人。
3.培養相關性思維
智能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們用來做各種決策和判斷的依據,將是大數據。
從大數據中,查找兩件事或物。只要兩者呈現出鮮明的相關性。我們就能很容易地推出原因。然后,就可以用相關數據,來指導我們的行動。這就是相關性思維。
與相關性思維對應的是:因果思維。從一個現象的產生,經過長時間的反復觀察和大量實驗,得出可靠的結論。
相關性思維比因果思維好在哪里??效率高得多。
比如,“科學家們按照因果關系研制一種新藥。通常先要分析疾病產生的原因,然后尋找能夠消除這些原因的物質,然后合成新藥。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費用非常高。在78年前研制一種處方藥,已經需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投入10億美元的科研經費。”
“而有了大數據,尋找特效藥的方法就和過去大有不同了。美國一共有5000多種處方藥,人類會得的疾病大約有1萬種,如果將每一種藥和每一種疾病進行配對,就會發現一些意外的驚喜。”
棋圣聶衛平說:“AlphaGo有幾步棋,完全出乎我們職業棋手的意料。柯潔與阿爾法狗不是一個層次的選手。”
柯潔哽咽:“它太完美,我完全看不到希望。阿爾法狗是圍棋上帝。”
而阿爾法狗,在智能時代中是什么呢?九牛一毛。它不過是智能時代的第一縷曙光罷了。
智能時代已經徹底來臨,但對此,還有很多人茫無所知。
人類歷史上的很多里程碑性的事件,對于當時的人來說,都像是貓步一樣悄無聲息。又好比暴風的中心,往往是異常平靜的。
待這些暴風中心的人猛然驚醒時,方才發現:原來世界正在進行天翻地覆的巨變。
年輕人,大都喜歡趕時髦。我認為,最酷的趕時髦,是去擁抱新的時代,培養新的思維方式。
先知先行的人,有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