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狗再次贏了!圍棋人機大戰三盤棋最后一盤,代表人類棋手出戰的柯潔中盤投子認輸,以0:3的戰績結束了他“與人工智能圍棋最后的3盤棋”。
第一局,1:0!AlphaGo戰勝柯潔贏下人機大戰第一局。柯潔復盤與AlphaGo首戰:它已經像是“圍棋上帝”!
第二局,2:0,柯潔盤中認輸,AlphaGo贏下第二場比賽。但柯潔表示在此局執白中看到了贏的希望。
第三局,3:0!AlphaGo頻出怪招,最終全勝柯潔!
柯潔,這位等級分世界排名第一的20歲年輕棋手,面對的是最新版本的人工智能圍棋阿爾法狗大師(AlphaGo Master),它在5天的5場戰役中僅輸一盤,且是輸給在人類棋手連笑助攻下的自己。
賽后柯潔哽咽表示“我這次真的發揮的很糟糕,以后可能也沒有這個機會了,真的蠻遺憾的。以后我希望自己能繼續探索人類圍棋的真理。”
這場比賽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阿爾法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的關注。人工智能時代提上日程,老師您有準備嗎?
AlphaGo三局全勝
AlphaGo之父:無論結果,最終勝利都屬于人類
今天的比賽,盡管柯潔一直在爭取,但比賽節奏都在AlphaGo的掌握之中,尤其是它不按套路來的匪夷所思的下法,多次讓柯潔陷入被動。最終,柯潔無奈投子認輸,AlphaGo中盤獲勝。
其實,在雙方第二局對陣時,盡管柯潔惜敗,但哈薩比斯卻對柯潔大加贊賞,并發推文大呼不可思議,根據AlphaGo的評估,柯潔在比賽過程中接近完美。
他表示,并不同意這是人機大賽,而是人利用電腦發現新的知識。無論結果,最終勝利都屬于人類。
在此之前,柯潔也曾在微博中表示,“現在的Al進步之快遠超我們的想象……我相信未來是屬于人工智能的。可它始終都是冷冰冰的機器,與人類相比,我感覺不到它對圍棋的熱情和熱愛。對它而言……它的熱情——也只不過是運轉速度鍋盔啊導致CPU發熱罷了。”
人機圍棋大戰正式告一段落,也再次證明了人工智能在圍棋上的優勢。也讓更多人關注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對抗。
有人甚至設想,未來會不會有些職業完全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呢?比如金融、醫生、律師、教師等等。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老師這個職業真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嗎?智能時代,教育又該做出怎樣的改變以應對呢?下面的文章可能會對您有所啟發。
人工智能究竟神奇在哪里?
不少人都在好奇阿爾法狗這樣的人工智能究竟神奇在哪里?它未來的應用領域將會在哪里?
學習能力強——它可以通過練習和學習積累更多經驗,這與人類更為相似
“一個機器,不論是靠計算還是靠向人學習,能夠在局部領域解決問題,就是一種智能。現在通過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訓練,機器有了模仿和學習能力,你不需要告訴機器具體的規則是什么,讓它自己去發現。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技術最近幾年發展很虧,原因就是機器懂得自己去找這樣的特征。”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表示。
AlphaGo的勝利實際上說明了目前的人工智能有了比較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就像與柯潔的對弈中,AlphaGo通過大量對弈,把很多不可能的狀態去掉,通過判斷當前形勢,制定當前棋盤下的最佳策略,某種意義上講這與人類有很大相似性。
人工智能將塑造未來——最終將被用于解決現實世界問題
未來DeepMind的人工智能將要應用到哪里?哈薩比斯認為,“坦白地說,很多領域都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我也很喜歡那樣做。但是限于帶寬的束縛,我們的重點將集中于醫療和推薦系統等。
實際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經得到了初步運用,尤其是在教育領域。舉例來看,在考試閱卷中學生四六級的英語作文的試卷已經可以用機器批閱。經過500-1000篇的范文訓練后,大概80%的文章機器可以自動評閱,另外20%非模式化的文章,機器可以挑出來再交給人。這樣可以把老師大量重復模式化的時間節約出來,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在用這項技術了。
英國《金融時報》引用一項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半數人工智能專家相信,人類水平的機器智能到2040年就可成為現實。
人工智能來襲,未來教育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正在引領一場革命”,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教授蒲戈光表示,“這場革命的對象竟是我們人類自己”。大數據、大規模的計算能力以及深度學習的發展,讓人工智能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那么它可能在教育領域將帶來哪些變化呢?下面這些先進經驗和專家的設想值得一讀。
全自動閱卷及作業批改
小故事
北京市一所重點中學從2015年9月份引進了某智能題庫和閱卷系統,高中化學組的靳紅旗老師表示,以前需要把孩子交上來的練習冊、試卷一頁頁一張張翻開來批改核對。可是現在,一張答題卡就解決了。不再需要翻來翻去,方便多了!而且,選擇題和填空題也不像以前一樣,需要老師記住答案,智能閱卷機已經將這些低效、機械的工作完成了,并且,學生做錯的題目和失分點也一目了然,這些做錯的題目被統一收集起來,在下次布置作業的時候就能重點進行聯系,從而實現查缺補漏。老師也可以投入更多時間重點批閱解答題,甚至可以給學生寫一些評語,這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和各方面能力來講,都非常重要。
小編說
看來,不少老師已經享受到了電腦閱卷帶來的便利。而語音識別及語義分析技術的迅速發展,讓人工智能自動閱卷及批改作業成為可能,如果那樣,人類老師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個性化學習
小故事
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上,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論壇發言中表示,個性化是未來教育的基本方向。
個性化教育正在全球升溫,個性化學習平臺成為全球教育變革炙手可熱的示范案例。通過AI技術分析個人學習情況及興趣目標,再通過大數據進行個性化服務定制,讓最優學習內容智能制造,正成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路徑。
小編說
人工智能最大的一個愿景,就是通過數據引導讓學校實現因材施教。智能時代下的自適應學習系統,實際上就是知識圖譜+人的經驗輸入+信息論,精準定位學生知識點掌握狀態,制定當前學生狀態下的最佳策略,這樣每個學生都會形成不一樣的學習路徑,這恰恰是根據他自己的能力值和所處狀態來定的。
智能輔導系統
小故事
2007年,美國兩位化學教師開創了一項新的教學實踐活動。他們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的聲音,形成視頻并上傳到網上,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接下來,他們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開辟出課堂時間讓學生完成作業或實驗,并在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
小編說
智能輔導系統的逐步開發,將帶來一個新領域的發展和繁榮,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這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展示出明顯的效果。例如可汗學院就是一個優秀的智能輔導系統,幫助我們學習數學、科學、人文科學和計算機科學。
互動學習環境
小故事
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堂廣告創意策劃課上,“彈幕教學”亮相了。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手持平板電腦或者手機,隨時可以通過網絡發表疑問、提出看法,這些內容會即時顯示在課件上。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這種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通過網絡發送文字在屏幕上討論問題的教學模式,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
小編說
未來,互動學習環境可能會更加便捷地把老師和學生聯系在了一起,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就能更主動、更充分也更個性化地參與到教學中去。
VR虛擬現實教學
小故事
想象一下,歷史課上諸如赤壁之戰這樣宏偉的歷史場景通過360°場景真實展現,學生“走”進世界各大博物館一起探索歷史發現,學習起來像玩游戲一樣輕松,更有愛因斯坦給孩子們上課,這樣的學習怎么可能不引起學生的興趣?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如果把VR與教育結合起來,說不定會顛覆某些教學模式哦!
小編說
虛擬現實融入教育,將會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多少驚喜!
對教學體系進行反饋和評測
小故事
去年,成都市高三學生在查詢“一診”成績時驚奇地發現,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還附有一份“診斷報告單”。通過這份報告,他們不但可以了解到自己學科板塊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掌握情況,還能看到對自己的優勢、劣勢的學科分析。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他們正在高三年級診斷性考試和高一、高二學生學業質量監測這幾個重要考試中試點,嘗試通過大數據,為學生的學力情況“畫像”。
這次成績診斷報告就是借助大數據的幫助,在市教育局看來,通過這份“診斷書”,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問題所在,學習更高效;教師也可對癥下藥地針對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小編說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診斷反饋教學,改變以往依賴學校和教師個人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老師和學校及時了解教學、招生等情況,更能大大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率。
智能時代,老師們應該具備這些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教育一步步邁入智能時代,知識信息、教學體制等等都可能受到影響。智能時代的老師應該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的教育又該怎樣投入到智能時代里呢?
情商高的老師、人性化的老師更受歡迎
有人認為,對于解決社會問題來說,人工智能會比人類做的更好。但我們需要明確,性格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在指引我們穿越不確定的未來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老師也是如此,我們老師帶給孩子的關心、關懷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擁有學習意識、開放意識、創新意識的老師更受歡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新技術、用好新的技術形式為學生呈現出最好效果的教育必將是未來老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交流、溝通能力強的老師更受歡迎
雖然技術在發展,但畢竟這只是一種人機互動,所以,如何實現更好的、全方位的與學生的互動,也是我們老師的優勢所在。畢竟人類的情感、細微變化還需要人類來捕捉。
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中心的老師更受歡迎
新技術的發展,其實也是在實現更好地為個體學生服務的過程,以期讓每個學生接受更加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人們越來越呼喚回歸“人”的教育,這也值得我們老師引起足夠的重視。
視野廣闊的老師更受歡迎
未來世界,知識正在快速發展。如何盡快地汲取新知識、更好地為學生開拓視野是老師們必然面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朝著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發展。
看了上面的文章,您對教育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呢?對于人工智將來是否會取代人類教師的問題,相信您也有了自己的判斷。中教君相信,教育是一種需要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工作,不必過早地擔憂是否會被替代,關鍵還是要看智能時代來臨,咱們該培養怎樣的素養以便做更優秀的教師。
實習編輯 | 章雨飛
責任編輯 | 齊曉君
參考文章:
中國教育報《機器人“阿爾法狗”贏了人類,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六大變革,老師你知道嗎?|特別關注》
鳳凰科技《3:0,柯潔最后一戰投子認輸,AlphaGo完成橫掃》
智東西《柯潔連輸兩場,人類徹底落敗!但更可怕的還在后面》
人民教育《人工智能會把教育變成什么樣?你一定要知道》
知識分子《機器能否真的取代人類老師?|眾議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吳曉如:因材施教是人工智能的一大愿景》
中國教育報《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模式?》
希鷗網《乂學教育張棲銘:人工智能時代的個性化學習》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