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物體結構的各種起伏變化,明暗層次的變化便錯綜復雜,但這種變化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將其歸納,可稱之為“五大明暗層次”。這是物體受光之后,在每一個明顯的起伏上所產生的最基本明暗層次。而任何明顯的起伏在受光之后所產生的明暗變化不能少于五個基本層次。這是指物體起伏本身而言,即指亮面、中間色、明暗交接線、暗面、反光;高光包括于亮面內,五大明暗層次不包括投在別處的投影。
受光、背光和明暗交接線是三個基本明晴層次,另外有兩個最微妙的灰色,一個在受光部,一個在背光部。這兩個灰色的層次很接近,特別是反光強的時候最接近。灰色是產生在光線平行射過的那些平面上。與光線完全平行的面,可以說是最灰的面。而這些面是經常出現(xiàn)在明暗交接線附近的。
灰色的變化很不易捉摸,但如果從五個基本明暗層次去分析它們,待別是掌握住明暗交接線區(qū)別受光部和被光部,就很容易分清這兩個灰色,那么在表現(xiàn)這些對象時,就不致為復雜的現(xiàn)象所迷惑,就容易把握住明暗變化的節(jié)奏,使畫面所反映的面與體得到局部與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畫面的整體感便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