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2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主塔千尋塔高69米,建于唐代,南北二小塔高43米,建于宋代。
2、三塔通體抹石灰,好似玉柱擎天、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勢。高聳藍天,成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
3、三塔附近有聚影池,形成三塔倒影公園。
4、建于唐代的崇圣寺早已毀于戰亂之火。現在,崇圣寺已經重修。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南336米處有桃溪向東流過。北76米處有梅溪,東靠滇藏公路。它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列為5A 級景區。
崇圣寺三塔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標志和象征,是大理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的重要人文景觀,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三座塔變化中有和諧,對立中有統一,互相依襯,渾然天成,背后是終年積雪的蒼山,前面是碧波蕩漾的洱海,與“玉洱銀蒼”渾然一體,展現出一種自然、典雅的東方美。
出土文物展館中展出有1978年至1980年,對三塔進行自明嘉靖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維修時出土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珍貴文物,有680多件,是迄今所發現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最為豐富、最為重要的一批,為中外文物界所矚目。展出的寫經、經卷、法身舍利、三塔的金模型、青銅鏡、玉石和水晶佛像等等,把人們帶入了歷史的長河,須臾之間,便上溯了一千年,看到了盛唐時期洱海地區興旺發達的經濟和燦爛的文化,為研究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佛教藝術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感謝拍攝者的辛苦勞動,如有疑義,請聯系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