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他在位34年,是除了玄宗以外,在位最久的皇帝。作為帝王,李治是幸運的,他在貞觀之治后繼承皇位,子承父業,帝王生涯安穩,他不需要開拓基業,只需要守住他父親的成功;然而,他同時也是不幸的,當人們觀察他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貞觀之治的耀眼光環;既而在他身后又是歷史上惟一的一個女皇武則天,在他們兩人并駕齊驅的時候,又總是被武則天搶占了頭籌。
夾在唐太宗和武則天之間,李治的政治生涯,似乎是暗淡無光的。
李治
李治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第三個兒子,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本來,皇位無論從立嫡還是立長,都輪不到李治的,然而,隨著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作為嫡三字的李治就此登上了政治舞臺,被立為皇太子。
直到唐太宗去世以后,李治登基為皇帝。其實,李治并不平庸,他雖然生性懦弱,但還是頗有才學。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贊他的才能。在他登基以后,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訓令納諫、愛民,他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由于延續貞觀時期的統治,并且李治本人也較為仁愛,不是濫殺之人,在他的治理下,國家發展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李世民
然而,懦弱的李治卻在他的生命里,做了一個不懦弱的決定,并且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整個大唐的歷史進程。那就是,看上了他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
當太宗去世以后,作為才人的武媚娘被發往長安感業寺為尼。但是,在太宗病重期間,她就已經和當時還是太子的李治發展出了感情,。她這一進寺廟,李治對她念念不忘,終于還是力排眾議,將她迎回了宮中,并且在武媚娘的柔情和計謀里,最終成為了皇后。
武媚娘
成為了皇后的武媚娘并不滿足,她看中的不僅是六宮之主的權力,更是天下之主的權力。加上李治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后,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
李治和武媚娘
在此后的政治生涯里,與其說是李治的天下,不如說是武媚娘的天下,直到李治因病去世,習慣了掌握朝政的武則天已經無法收手,殺了自己的兒子,為自己的政治生涯掃清障礙,最終由暗轉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