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52歲的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逝世。去世前,時為唐太宗才人的武則天來探望他。唐太宗拉著武則天的手,依依不舍地問道:“媚娘,我走之后,你怎么辦呢?”聽完武則天的回答,唐太宗安詳地閉上雙眼。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是隋末唐初,很有頭腦的大商人,憑借勤勞與智慧賺下萬貫家財。早在李淵李世民父子最初起兵時,武士彟就慷慨出錢支持,也因此成為唐朝開國功臣。
武則天出生于這樣的家庭,自幼讀書,同時也繼承了父親的精明,十幾歲時已在長安城小有名氣。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即公元637年),武則天被唐太宗選中,得以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二人的這段緣分由此開始。
武則天腹有詩書,容貌標致,氣質又好,唐太宗十分鐘意于她。
才人,相當于五品官職,很多宮中的女人一生都做不到這個位置。而武則天出道即被封為才人,太宗皇帝對她的喜愛由此可見一斑。
后來武則天六七十歲時,在和群臣聊天時常常提到當年自己與太宗皇帝的往事。
據武則天回憶,太宗皇帝那時有一匹名貴的好馬,叫獅子驄。但這匹馬性子極烈,太宗皇帝就問武則天如何能降伏這匹烈馬。
武則天微微一笑,說道:“這有何難,給我鐵鞭、鐵棍、短刀。先用鐵鞭鞭笞它,再用鐵棍砸它,實在不行,就用短刀刺進它的脖子。”
太宗皇帝大加贊賞,開玩笑道:“都說這獅子驄性子烈,可武媚娘比獅子驄還要烈。”
唐太宗算得上是我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好皇帝了,前半生征戰四方,后半生治國養民。可以說,大唐盛世都是他打下的基礎。
可是到了近五十歲時,太宗皇帝開始相信一些方士,希望能求得靈丹妙藥永生不死。
但卻正是因為追求長生,服食了有毒的丹藥,導致身體越來越不好。公元649年(即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奄奄一息,這年他才五十二歲。
唐太宗清楚自己身體不行了,此時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最留戀的,就是武則天。
正巧這時,武則天也趕來探望太宗皇帝的病情。
看著坐在病榻旁的武則天,唐太宗緊緊拉著她的手,艱難地說道:“武媚娘啊,朕的身體,自己心里有數,怕是快不行了。”
武則天趕忙安慰太宗,但太宗擺擺手,關切地說道:“我心里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了,我這一走,你可怎么辦呢…”
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只要皇帝一死,沒有留下子嗣的妃子才人們都要集體到長安城內的感業寺出家做尼姑。
太宗問道:“我自然是不愿意讓你后半生孤苦伶仃做個尼姑,你想不想出宮回家,要不要朕下一道旨,放你回家?”
武則天自然知道做尼姑這個結果,但她卻表現得極為平靜。
她對太宗皇帝說道:“不必了,陛下要是走了,我武媚也從此斷絕塵緣,不問世事。青燈古佛,了卻余生。陛下莫要為我擔心。”
聽了武則天這番話,太宗心里也釋然了,不久后便安然離世。
唐太宗去世時,武則天二十五歲,二人相伴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年。
可太宗皇帝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自己躺在病榻上的這段時間里,武則天早已與自己的太子李治看對眼——好上了。
武則天雖然表面上說愿意青燈古佛,了卻余生,但像她這樣有能力有野心的女人,又怎么會接受這樣的結果呢。
既然太宗皇帝就快不行了,那不如就把牌押在下一任皇帝身上。
武則天之所以不愿回家,而是留在長安感業寺,也是為了能有更多機會能繼續接觸到李治。
二人年齡相仿,李治也為武則天深深地著迷。武則天到感業寺做尼姑之后,李治每逢去寺里祭拜太宗,都要與武則天相會。
二人打得火熱,李治早就有了帶武則天回宮里的想法。
等到為太宗服喪的兩年期限一滿,李治便迫不及待地將武則天接回宮中,而此時,武則天更是早已懷上了李治的孩子。
之后武則天一路開掛,逐步奪取權力,最終在公元690年正式稱帝,君臨天下。
縱觀武則天的一生,其實就像是一部大女主爽劇,擁有智慧與美貌、把控人性與權謀。至于她親口對太宗皇帝說的那句“青燈古佛,了卻余生”,恐怕連她自己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很可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