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所著的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長的旅途》所說,心智成長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不愿面對、有意回避這個棘手的難題,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沒有問題。
心智是人生一切苦難、情緒、人格、幸福、成功、自由的生命之源。如果逃避心智的問題,外部的成功和自以為的幸福都是短暫易逝的。不解決心智的問題,人就無法獲得心靈的自由,苦難和悲劇就成為注定:因為人的生命終究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正如韋恩·戴爾博士(Dr.WayneW·Dyer)所說:“每一個人生問題都有一個心智的解決方案”。無論你的問題是對生存的擔憂,情緒的困擾,婚姻的麻煩,事業的挫折,身體的疼痛,心理的障礙,性格的缺陷,還是對人生的迷茫,只有從心智成長入手解決人生所遇到的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否則只是舍本求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心智,是心靈與智慧的融會貫通、渾然天成。心智是宇宙的精靈、時空的造化。她是如此地高深莫測、難以名狀,語言已失去了表達她的能力,恰如《老子》對“道”的解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旦你給她命名,她就失去了她的內涵。
所以人們只好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名詞來描述她:
頭腦和思維
頭腦(mind)可以理解為我們生理的存在,是我們產生思維的物質基礎,這時我們認為頭腦就是大腦(brain)。頭腦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大腦(brain)所產生的意識(consciousness),或者大腦產生的思維、思想(thought),或大腦產生的觀點、想象、記憶、情感等。頭腦雖然更接近心智,但并不能完全表達心智的內涵。
頭腦不停地思考,產生思想和思維,思維的結果是你的獨特的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perception)。思維是心智的血液,不停地流動,為心智供應氧氣。當然思維也可能為心智供應毒氣。
頭腦是我們實現心智成長的夢工廠。學會正確地思考是心智成長的主要任務之一。
意識和潛意識
意識(consciousness)是最接近心智的單詞,但意識也是最抽象、難以理解的詞匯。心理學教本一般都會有一大段章節來試圖說明什么是意識,但常常是越描越黑,令人摸不著頭腦。意識是故作深奧的哲學家為心智套上的一件形而上學的隱形外衣。所以意識也正反應了心智之深奧、奇妙。
簡單地說,意識是心智的旁觀者和體驗者,是我們對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思想、感覺、知覺、記憶、想象的觀察和體驗。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意識,那就是“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有時稱為“無意識”。
如果我們不能開發我們的意識,就會受到潛意識的控制。潛意識有其積極的生理作用:在你睡覺的時候控制你的血液循環、呼吸消化系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自動駕駛汽車,在你遇到緊急情況時調動你的應激反應機制。
但心理學上的潛意識通常具有消極含義:你過去的創傷和經歷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讓你對世界和他人產生了消極的感知和理解,這種感知逐漸成為了你潛意識的一部分,在你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習慣性地自動控制你的行為,成為你發揮潛力的制約因素。
意識是潛意識的制造者:你對什么東西意識多了,就成為了潛意識。如果你不斷練習開車,開成就成了潛意識動作,大多數情況下無需意識的介入你也可以安全地邊與人交談邊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