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在評論區看到“頭條看病癌癥起”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們有些科普是做的不到位的,給大眾傳遞了一些具有誤導性的信息。腸癌作為腸道中最常見的惡心腫瘤,我覺得很有必要嚴謹地與大家分享一些腸癌的臨床表現,以免大家又陷入到恐癌之中。
我們說的腸癌其實是包括了結腸癌與直腸癌,統稱結直腸癌。從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8年全國最新癌癥報告”數據來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均居前5位內,可見其對人們健康的危害之大。
為了方便直觀地了解結直腸癌,我們先從下圖來看看結腸、直腸的解剖結構:
一、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最早出現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帶血、膿液或黏液。
腹痛:早期癥狀之一,為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等。
腹部腫塊:多為無意中觸摸到,常為瘤體本身,也可為腸道梗阻后近端的積糞。
腸梗阻癥狀:出現在中晚期,以腹脹、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等。
全身癥狀及晚期癥狀:他處轉移、消瘦、貧血、乏力、低熱等。
二、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直腸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習慣改變,如里急后重感、排便不盡感。
腸腔下周癥狀:先為大便變細,后可為梗阻導致腹痛、腹脹。
腫瘤破潰感染癥狀:大便表面帶血及黏液,甚至有膿血便。
全身癥狀及晚期癥狀:他處轉移、消瘦、貧血、乏力、低熱等。
癥狀出現的頻次依次為便血80%~90%、便頻60%~70%、便細40%、黏液便35%、肛門痛20%、里急后重20%、便秘10%。
從結直腸癌臨床癥狀可以看出它們都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腸梗阻及全身癥狀與晚期癥狀等表現,并無“3多”一說。結直腸癌的診斷也不依靠單一的臨床癥狀,而是要結合腸鏡檢查、病理檢查才能做出診斷,不能因出現某一相似的臨床癥狀就懷疑自己為結直腸癌。
另一方面,由于結直腸癌為下消化道癌,因此結直腸癌患者在進食時并沒有太多特征性表現,并無“2短”一說。非要說結直腸癌患者可能吃得少的話,那是無稽之談,很多癌癥患者都有此表現。
結直腸癌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出現臨床癥狀時已往往是晚期,并不能依靠臨床表現來預防結直腸癌,但當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時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及時去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需要強調的是,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手段,強烈建議中老年人及家族史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