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激素調節”部分主要考查生長素的發現和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和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
考點分析
考查內容
生長素的運輸機制、生理作用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為常考點;
考查形式
以圖表、曲線、實驗題的形式居多,選擇題和簡答題都會出現;
考查能力
識記、理解、應用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考查,考查實驗探究能力時,試題通常難度較大,考生不易得分。
易錯重難點
其一為胚芽鞘在不同條件下的生長狀況分析;
其二為各種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其三為植物激素的相關實驗設計和分析。
三種題型的復習策略不同,需要考生分類突破。
題型1 胚芽鞘在不同條件下的生長狀況分析
復習指南
首先盤點各種實驗方法,如暗盒開孔類、云母片插入類、錫箔紙遮蓋類、旋轉類等,逐類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原理。然后分析典型例題,總結規律并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
知識盤點
特別提醒
在分析不同現象時要特別注意幾個關鍵點:
(1)原理:不同實驗方法原理不同;
(2)生理作用特點:兩重性;
(3)彎曲生長的原因:外因和內因;
(4)四個部位:生長素的產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彎曲生長的部位。
例題分析
1.如圖所示,甲~戊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________。
>>>>答案: 甲直立生長、乙向右彎曲生長、丙直立生長、丁不生長也不彎曲、戊向右彎曲生長
2.如圖,甲、乙圖中胚芽鞘和胚根的生長情況是_________。丙圖幼苗的根、莖的生長情況是________。
>>>>答案:甲圖中D向左彎曲生長,E向右彎曲生長;乙圖中G直立生長
丙圖中根水平生長,莖向光彎曲生長
易錯提醒
例1:丙圖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只發生在尖端;
例2:圖乙中旋轉可抵消光照影響生長素分布的不均,圖丙中旋轉可抵消重力對生長素分布的作用,莖還受單側光照的影響。
總結歸納
可從常見易錯的圖示分析出發,歸納不同題型易錯的原因,及時總結規律,應用規律提高解題的技巧。如從以上圖例可以總結出以下規律:
(1)植物感受光和重力的部位在尖端(芽尖、根尖等),只有尖端處才可發生橫向運輸,從而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同時芽尖和根尖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尖更為敏感。
(2)判斷植物能否生長,要看有無生長素且能否運輸到作用部位。
(3)判斷植物能否彎曲,要看生長素分布是否均勻。單側光、云母片、瓊脂塊、重力等都可能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
題型2 生長發育過程中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一直以來,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及作用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考生對其他植物激素部分的掌握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要熟記教材中的知識及圖解就可以解題,事實并非如此。如赤霉素、生長素對植物生長速率的影響,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共同協調作用,乙烯、脫落酸對果實脫落的影響等,都不是只記憶知識點就能分析解決的。高考中常將植物激素的作用進行綜合考查,試題需要深入分析思考才能正確做答。能否正確分析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如何將教材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中達到預期的目的,可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指南
從典型試題中結合曲線圖深化復習,要把握一個基本觀點: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的。從相關激素的分類整理記憶,到掌握激素間關系的協同與拮抗,再到綜合分析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一步步深化復習,可實現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具體如下:
甲圖為種子萌發過程中激素含量變化;乙圖為植物不同生長發育時期激素含量變化。
(1)從曲線圖中涉及的激素切入,回歸教材,記憶并掌握各種激素的產生、分布及作用。
(2)從植物激素作用的內在關系分析總結出不同激素對生長發育的協同和拮抗關系。
(3)結合不同時期相關激素含量的變化,理解各激素的作用及激素間的關系,如甲圖種子萌發過程中脫落酸含量降低,而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含量上升,說明脫落酸抑制萌發,而赤霉素促進萌發,萌發過程中需要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4)從試題中提煉教材的考點,并找出試題和教材的復習結合點,從而深化教材,理解并運用教材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
題型3 植物激素的相關實驗設計和分析
植物激素調節的題型中難度最大的是實驗設計與分析題,近年來對實驗過程設計考查的難度有所下降,由過去的全部過程設計變成了關鍵步驟的補充設計,更多地考查了考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過程的分析及實驗結果的處理等能力。試題形式多為以實驗過程為載體的綜合分析型試題,實驗內容上有分析判斷做答型,有核心步驟的補充完善型,有對實驗操作及結果的分析評價改錯型等。要實現這一重點的復習和難點的突破,一定要熟悉基本實驗知識和技能,抓住不同類型實驗設計題的方法規律和答題技巧,充分利用對照實驗進行對比分析,針對性做答。具體如下:
1實驗設計的綜合分析型試題
此類試題特點:圍繞某一重點知識設計實驗,以實驗為依托綜合設置問題,需要在復習時掌握好主干知識,并注意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應用。
復習指南
分析試題時要建立該實驗的整體思路,理解實驗中對照設置的意義、目的及實驗設計的意圖,結合試題順序針對性分析解答。如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Ⅱ第29題(驗證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使其不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解題時首先建立整體實驗思路:大麥在萌發過程中可以產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處理大麥可使其不用發芽就產生α-淀粉酶,從而觀察帶胚和不帶胚種子中淀粉的含量。可通過多組對照分析得出結論,如綜合分析試管1和2的實驗結果,可以判斷試管1、2中淀粉量的多少以及兩者淀粉量不同的原因;綜合分析試管2、3和5的實驗結果,說明在該實驗中GA的作用是誘導種子生成α-淀粉酶;綜合分析試管2、3和4的實驗結果,說明GA濃度高對α-淀粉酶的誘導效果好。
2實驗設計補充完善型試題
此類試題特點:常考查對實驗過程中的相關設計進行補充和完善及實驗中其他問題的回答。這是實驗綜合題常見的題型模式,要求既要有堅實的知識基礎,還要有識圖和析圖的能力,同時具備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或探究的能力。
復習指南
實驗設計補充完善型試題常由兩部分組成:相關問題回答和相關設計補充和完善。解答此類試題要求考生復習備考時先對教材基本知識及其相關原理熟知并掌握,同時復習相關實驗設計基本理論,掌握相應的實驗方法和技能。 如2012年北京卷第29題(研究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并驗證其能夠引起營養物質向細胞分裂素所在部位運輸),先圍繞細胞分裂素考查了植物激素的概念、對插條不同處理的目的和原因,解題時應從對四組菜豆幼苗插條的不同處理切入,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再進一步完善實驗設計,此題已給出對照組,要求進行實驗組的設計,解答此題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實驗設計能力。
3實驗評價型試題
此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抓住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實驗步驟中變量處理設置錯誤診斷或評價問題,要求找出錯誤或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提出改進方案等。
復習指南
對照原則的應用、診斷與評價:對照原則是做實驗分析或診斷評價試題必須首先考慮的原則,實驗設計缺乏對照,不足以說明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也無法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干擾。如2014年北京卷第29題(研究赤霉素和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分為A、B、C三組,每組做不同的處理,實驗結果以柱形圖形式呈現,要求針對實驗作出針對性分析。
實驗步驟的診斷與評價:實驗步驟的呈現往往遵循三步曲的規律:
(1)共性處理;
(2)變量處理;
(3)結果處理。
其關鍵步驟為變量處理,也是最易出錯的一步,診斷評價題往往在此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對實驗步驟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復習中的應對策略:先找出實驗變量,針對實驗變量設置對照,此過程遵循單因子變量原則。
復習的方法有多種,但有效的復習方法一定離不開經典圖解和典型例題的分析與訓練。經典圖解蘊含著很多知識信息,考生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重點知識進行復習、歸類和整理,進而整合、提煉和提升,實現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及難點知識的深化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