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系客服
2021.01.19
文化篇
歡迎大家來到百年名校——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相信充滿好奇心的你一定對你即將生活與學習四年的地方充滿了期待,那就請跟隨團團一起游覽天大吧!
中國人尚“中”,一個“中”字蘊含了太多的文化精髓。那就讓我們今天的文化之旅從天大的中軸線說起吧!
傳統的中軸線都是南北方向的,似乎中國人習慣了“面南背北”的感覺。然而,從西沽的北洋大學舊址,到衛津路校園,再到天津大學津南區的新校區,都是以東西方向為軸線。“東”和“西”分別代表中國和西方,這充分體現了學貫中西的思想。
把什么壓在中軸線上,就體現了把什么作為精神。在天津大學中軸線上,由東至西依次是東門、國旗、三峽石、讀書雕塑、北洋紀念亭、張太雷雕塑、求是亭、敬業橋、建筑學院。北洋紀念亭是我們的血脈、求是是北洋精神的根本,敬業是北洋人的態度。這一切組成了北洋人實事求是的學風和敬業務實的工作精神。
第一眼看到校門,什么感覺?兩個字:厚重。又厚又重,這么多石頭,倒也不辜負“實事求是”的校訓,結結實實的為我們展現了霸氣的天大。天大校門一出現,這種噸位,立刻壓住全場,氣場之強大,令人嘆服。細究之下,這種厚重感更見于其設計理念中。
校門同樣是由我天大學子設計(校內好多建筑都由本校人設計建造,此處應該有掌聲),紀念建校一百周年而建(如此看來,它比咱們年齡都要大,校門哥哥~),兩側的多層臺階配合主體建筑的“金字塔”,預示著能夠走進這所百年學府的人是經過高考的激勵競爭中的佼佼者(就是咱們~),同時它還寓意只有不斷努力攀登,才能抵達科學的高峰。校門從內從外看構造相同,體現了天大人表里如一的高貴品質。校門頂端的針狀物,不禁讓我們唱起了校歌:巍巍學府北洋“高”。
一進入東門,進入視野的自然是雄偉的國旗,在國旗后面,有一塊“三峽石”(夢成真),以單箭頭的形態迎接外來賓客。天大人如三峽般雄偉、壯闊的英雄氣概,從這塊直挺的“三峽石”上面可見一斑。
同時,“夢成真”也寄托了母校天大對學子的美好祝福,愿每個北洋人都能美夢成真!
繼續西行,是一位捧著書認真閱讀的少女的石像(北洋姐姐)。“實事求是”,是天大傳承近兩個甲子的校訓,是天大的文化精髓。只有刻苦學習,仔細鉆研,學以致用,才能將天大的精神完美地展現出來,才能發揮我們天大才子在社會建設中的先鋒的作用。
少女后面是著名的“北洋大學堂”。大學堂內刻有中國第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天大杰出校友王寵惠的畢業證書,大學堂外部極其莊嚴、端正,以一位持重老者的姿態坐鎮于北洋廣場的中央,似乎在莊嚴宣告:巍巍北洋,絕代風流!
“北洋大學堂”南面和西面分別是杰出校友馬寅初和張太雷的雕像,二位前輩熱血激昂,捍衛著國家民族的尊嚴,展現出天大人的錚錚傲骨,用血肉、信仰,筑起一道鋼鐵防線。
馬寅初是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他一生專著頗豐,特別對中國的經濟、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有當代“中國人口學第一人”之譽。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是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他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廣州起義戰斗中被敵人槍擊身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 歲年輕的生命,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亭是典型的中國建筑。在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中,亭是雕梁畫棟的,代表著秀美,甚至代表著“風月”。但天津大學的求是亭,雖也是倚水(敬業湖)而建,但秀美的感覺被質樸替代,傳統紅木頭柱子被粗壯的水泥方柱子替代,傳統的琉璃瓦也被水泥瓦替代(瓦是從教學樓檢修時拆下來的舊瓦)。顏色上,求是亭也與周圍的地面平緩過渡,與景色巧妙的融為一體,體現出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建筑篇
作為一所百年名校,天津大學很多建筑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現在,就讓團團帶你去看看天大那些美麗的建筑吧!
天津大學第九教學樓,巍峨聳立,成為天津大學的標志性建筑。從建成以來歷經60年風雨而不朽,歷經1976年的7.8級唐山大地震而不倒。至今已經是天津市歷史保護建筑。
九樓的施工充分體現了嚴謹、規矩的北洋精神。在建設工地上檢測建筑材料是否合格,不是憑目測,而是嚴格到了幾乎苛刻。比如用來做混凝土的沙石,要求不能有一點雜質,必須用清水過了一遍又一遍。檢測者手戴雪白的手套,把手插入沙石中隨意抓取,抽出手來,去掉沙石后,如果發現雪白的手套有一點變色,那么就說明沙石清洗得不夠標準,必須重新來過。就是這樣簡單卻極為有效的方法,保證了學校建筑的質量。
天大圖書館位于天大敬業湖畔。一進圖書館北館的大門,安靜的環境就讓人一下子不再浮躁。走過一道長長的樓梯才可以走上二樓。經過無數師生的腳印,水刷石的樓梯閃爍著歲月的光芒。走上樓梯,兩側是安靜的自習室,眾多學子安靜讀書。而當走到樓梯盡頭,茅以升校長題寫的校訓“實事求是”需仰視才見,益發催人奮進。而一回頭卻見李曙森校長題寫的“巍巍學府”四個大字,給人一種威嚴莊重的感覺,會讓同學們對知識,對天大肅然起敬。
自1895年成立以來,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就肩負起救亡圖存,復興中華的偉大使命,位于銘德道上的天津大學校史館記錄了這119年來的風風雨雨。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先輩們的滿腔熱血,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明白到底什么才是大學。
還記得北京奧運會的水立方嗎?天大校友在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成功會師之后,母校也接著建了新的體育館,同學們親切的稱之為土立方。怎么樣?有木有覺得特別高大上?里面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臺球場等等等等可是一應俱全的。有機會快來體驗一下吧!
作為知名的工科類學校,天津大學給人的感覺似乎就只有科學的厚重感,那么團團告訴你,你被騙啦!來馮驥才藝術研究院看一下吧,讓你感受另一個別樣的天大,看科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設計結合校園環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將主體建筑及保留大樹圍建其中,在尊重校園空間秩序的同時,力求圍合出寧靜幽深的書院意境。采用簡約的現代手法以簡潔的幾何形體表現建筑的純凈。以抽象的體形塑造和光線的應用突出建筑的現代感。以建筑空間的層次變化和對景手法的應用,表達中國建筑傳統的意蘊,并通過環境設計強調建筑與人和自然的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深化建筑的文化內涵。
在春夏之交看到郁郁蔥蔥的爬墻虎,不僅看著充滿生命力,而且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當年,馮老想要在藝術研究院種下爬墻虎。周圍的人推薦給他美國的一種爬墻虎,長得快、葉盤大,是很漂亮的。但是馮老還是用了中國的一個品種,雖然長得慢,葉盤也小,但是它的根卻扎的結實,用生物的方式去詮釋“踏踏實實做學問,實事求是天大人”的品質。
風景篇
天津大學的魅力之一就體現在它特有的靚麗風景,現在,就讓團團帶你去看看天大那些美麗的風景吧!
至今天津大學的老照片里仍保存著當初學校里處處水面、學子們蕩漾水上的照片。隨著時代發展,學校水面曾經一度縮小,但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天津大學決定無論空間怎么緊張,必須保留現有的水面,絕不再縮。自此,學校水面一直保持至今,成為天津大學的一大特色——敬業湖、青年湖、愛晚湖、友誼湖,就這樣守衛著天津大學。
★敬業湖——靜
敬業湖雖不是水面最大的湖泊,但因為東西狹長,頗顯廣闊。最明顯的特點是靜,似乎告訴人們做學問要心如止水。
★青年湖——活
青年湖是天津大學湖面最為寬闊的,也是學校里最早命名的湖。清晨,大家在這里晨讀、鍛練;傍晚,大家駐足青年湖畔休憩、談笑。映襯著波光粼粼的湖面,青年湖盡顯生機。
★愛晚湖——秀
愛晚湖是四個湖中面積最小的湖,但卻最秀美,也是四個湖中唯一有荷花的湖。
★友誼湖——幽
友誼湖面積不算大,但卻是最深的。據老教師介紹:當初學校修建教學樓,就地取材,在這個位置挖坑取土,越挖越深,水慢慢滲出來,形成了現在的友誼湖。
位于生命科學學院樓前的海小棠以天大著名的海棠花為原型,在校園開放日中首次亮相于天大草坪中,同時在招生過程中登上頭條與其他各大高校美女同臺展示本校形象,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眼球。海小棠誕生之初,針對這個名字到底是叫海小棠還是小海棠,眾人議論紛紛。不過后來,各種版本的海小棠的出現很快代替其名字成為輿論的焦點,什么哪吒版、女神版、小櫻版等等,不得不嘆服天大人有才啊!
現代科技和百年的積淀似乎總是魚和熊掌的關系。許許多多地方都在徘徊著、平衡著,小心翼翼的拿捏著。而在北洋手里,像是拿著一顆鉆石,用北洋廣場那曼曼的噴泉,努力把它的每一面都切割出明亮的光芒。北洋大學堂和廣場的噴泉展示了設計者精湛的刀法。實際上,北洋的歷史就像一條長河,我們把它分成一段一段湖泊分別保護,敬業湖、愛晚湖、友誼湖還有青年湖,無數文學大家、科技能人頗費精力,展現了一段又一段的輝煌。在那燦爛的噴泉下,讓過去和現在的北洋在一個合適的角度對話,感受歷史的沉淀和科技的前沿。當交響樂環繞的噴泉廣場的一旁,隱隱顯出那仿佛神佑的大學堂的厚重拙樸的輪廓的時候,誰能不怦然心動?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