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面,我不會都更新。但是今天萬科在秋季例會上喊出,要活下去,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了。不得不冒泡說幾句。
對此現象,最多的一種解讀,是結合安徽,杭州,廈門等地房價下行,說是房地產行業拐點要來了。
這種解讀,不能說沒道理。但是標題黨嫌疑也很明顯。這兩年來,在政策導向上,要調控房地產是毫無疑問的,需求端上也的確走弱了。但是,很多網文動不動就是腰斬了,暴跌了,明顯還是有點扯。
所謂的暴跌,更多的是小幅降價。暴跌的數據,往往是不可比的情況,要么沒裝修,要么不送車庫,不送面積了,或者要付全款現款。
2015年后,一二三四n線城市輪番上陣,像極了股票市場里面的板塊輪動。人口流入、核心城市的龍頭股領漲,最后輪到那些八線城市瘋狂。市場內生的調整壓力毫無疑問是有了。
但是,這個牽涉深廣的行業,最好的結果無疑還是緩慢出清。出清過快不利于防風險啊!
出清的大方向既是防風險的需要,也是產業升級的需要。但是出清的過程又不能太猛,于是又了各種鎖定流動性的政策。這似乎有點像限售股減持。
在這么一個大方向下,首先抽掉的自然是鼓勵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讓行業回歸常態,讓你去發展。所以棚戶區這種福利,可以歇歇了。
甚至很多各種房地產暴利時代的好處也在被市場悲觀的預期,比如預售,比如特色小鎮。
但是,快速的下行也很難。限購等限制需求的措施,更像是逆周期調節因子,市場好,抑制泡沫,但也可以在某個時候平滑下行速度。
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甚至幾年前,萬科就說白銀時代了。
萬科肯定是能活下去的。賬上一千五百多億的現金,償付一年內負債和短期負債的比例,接近3。短期償付能力游刃有余。
融資能力更不用說了,今年這種風險偏好降低的情況下,錢都愿意給行業龍頭,萬科這種優等生,融資利率甚至有時候還會下行。
稍微研究一下,就知道萬科的財務靠譜的很。
其實想想這幾年居民加杠桿,本質上也是給地產公司去杠桿了。優秀的地產公司自然會在過去兩年輪番上漲中,抓住白銀時代的紅利,讓企業舒服的過日子。
萬科可能更多的是看到了行業大趨勢的一些變化。
萬科業務轉向租賃,商業地產等業務就比較明顯的看到,未來這一行可做的事情,可能本身就越來越少了。但是進入新的行業,如果保持如此龐大的體量和持續的增長。那挑戰無疑是很大的。
當然,如果仔細去讀郁亮的發言,還能讀到更多的信息。他說的有些含糊。
撇開萬科,看房地產行業,地產行業除了需要思考企業盈利,成長和穩健這些維度外。還需要思考社會發展的屬性。
這么多年的房地產行業大發展,讓地產站在了高科技、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立面。
同時,高房價與暴利、企業追求的與社會公平等更多問題的關系,更是微妙。
......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切似乎又都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