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期,《四維國學講談》借紀念周敦頤誕辰一千周年之際,赴永州訪問了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長張京華老師。此行感受最深的,除了學問功夫之外,還有他令人如沐春風的儒者氣象。無須諱言,在國學熱的大背景下,各方面的學問大家自然不乏其人,而能像張老師這樣以傳統文化“信仰者”的姿態身體力行者確乎不多!景仰之余,祝愿他的學問事業更上層樓。
張京華老師(右為周建剛教授)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小成堂
目錄
1.歷史與現實:如何看待儒家
2.傳統復興:革命過后的必由之路
3.“復興”與“啟蒙”:這兩個詞兒怎么安放
4.叢林法則:西方文明是有前提、有代價的
5.東方生命觀:天性與個性、發展與均衡
6.周敦頤:重新“點亮”儒家一千年
7.“太極”和“無極”:周敦頤的“無限可能”
8.濂洛關閩:北宋理學的淵源
9.形上與簡化:儒家的“定海神針”
10.“雙子星座”與“四王”:學派中的兩個流層
11.晚明三大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2.“通知大意”:學術三步走,最終“入于道”
“濂洛關閩”:北宋理學的淵源
尹建華:您能否再展開說一下周敦頤與北宋五子的關系。
張京華:“北宋五子”呢,首先這種傳承是一個事實,周敦頤與二程的師承關系是確實存在的。一個思想的流派,其實有沒有師生的傳承都沒關系。譬如孔子,你說他是誰的學生呢?是周公的學生嗎?當然不是。那你說孟子是孔子的學生嗎?當然也不是。荀子是誰的學生?他既不是孔子的學生,也不是孟子的學生。你說周敦頤是誰的學生?他“得之天授”,并沒有一個具體的人作他的老師,他是“私淑”孔孟。讀別人的書,就把別人當成老師,而這個人可以是他的長輩,也可以是千百年以前的古人。所以《道學傳》就說周敦頤是“直接”孟子,中間跨越了一千三百年的時空,“嗖”一下過去,從那兒“接”過來。歷史不能跳躍,但思想可以跳躍,哲學最擅長跳躍,它有一種跨越時空發揮作用的特征,因為它是抽象的。作為一種抽象的原理,什么時候都可以讓它“再生”,所以它是不老的,“思想是不朽的”。你不能說它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有用,但它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能有用。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不能說周、程、張、朱的承接是至關重要的,不能絕對化。但是也巧在有承接,有直接的承接就更親切一些,清晰一些,純正一些,可信一些。
張:還有一位是邵雍邵康節。邵雍這個人有點兒像蔡元定,蔡元定是朱熹的好朋友,朱熹研究《易經》,蔡元定就幫助他,兩個人亦師亦友。邵雍也是個奇特的人,他的重點是研究《易經》,傳下來的著作叫做《皇極經世》。易學這種東西,在儒家里傳習是有范圍的,不是說你想學就學,想普及就能普及,不管誰來我就教你。要看人的天分,看人的資質,不輕易教的。所以孔子也只傳給商瞿 ,別人都不教。程頤晚年的時候,差不多快要去世了,他研究《易經》的著作就是不教,學生說您給我們看一看、抄一抄,程頤說不行,還不到時候。所以《易經》在過去是不輕易傳人的,邵雍、蔡元定的學問就不輕易傳人,人們也較少談到邵雍、蔡元定。北宋“五子”里面,邵雍這個人比較特殊,或者說比較隱蔽。但他的思想是比較高明的,立場是儒家的立場,但不像其它儒家著作那樣可以是大白話、可以普及。
尹:那么邵雍的《皇極經世》有受到周子思想的影響嗎?
張:這當中可能會有一些間接的影響。《皇極經世》是易學里面的象數派,周敦頤屬于義理派,但他也是從“象”出來的,他畫了《太極圖》嘛。周敦頤也有“數”,“零一二五”嘛。他是象數、義理結合,宋人都是那種作派。所以在派別的走向上、在大的傾向上兩人是一致的。兩人之間直接的影響好像還看不到,因為邵雍本身是有點兒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