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王的故事
小王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快下班的時候,小張急匆匆的找到小王,說自己家中有些急事兒,希望他能夠幫自己完成上級交代的緊急任務。小王礙于情面答應了,整到晚上九點多才完成。
結果第二天領導把小王叫過去批評了一頓,說他寫的材料跟上級要求不符,工作態度不認真……
實際情況是,小張在傳達任務時傳達錯了,導致了小王的誤解。
小王這個老實人,就這樣又一次成了“背鍋俠”。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做一個“老實人”,否則就是偷奸耍滑,但是,一味的“老實”真的對嗎?
02
單位的老黃牛
老趙是一處的骨干。由于科室比較忙,晚上經常加班到深夜,周末不休息也很正常,是單位名副其實的老黃牛。他有時也會抱怨,但想到分管領導承諾給他提拔,就又埋頭去做工作了。
七八年過去了,他身邊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兒,他卻仍在原地不動。
按捺不住的老趙側面打聽了下:原來是領導覺著他好使喚,不想放他走……
有些單位就是有一些領導:只讓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
老實的老趙,以為努力就能換來回報,卻不想自己的優勢竟成了阻礙進步的絆腳石。
03
老好人的下場
隔壁科室有個老同事,經常找小李幫忙。打印材料,填表格,寫報告……理由是自己科室沒有年輕同志。
小李的科室本來就很忙,現在做著相當于兩個科室的工作,實在是筋疲力盡。
老同事又一次來請小李幫忙,小李一口拒絕了。老同事很不高興,四處散播說小李“太自私”。
小李委屈得偷偷抹眼淚:“跟自己一塊進單位的小劉一次都沒幫過老同事,也沒見他說過小劉什么”。
所謂升米恩,斗米仇。幫著幫著就習慣了,不幫就成了過錯,這大概就是老好人的下場了。
04
不做“濫好人”
體制內就像一口大鍋飯,掙得都一樣,但忙得忙死,閑的閑死。
于是,好多偷懶的,遇到工作就向外推。老實人耳根軟,忙得團團轉,是自己的活兒要干,不是自己的活兒也要干。
但問題是,干好了功勞是別人的,做錯了責任是自己的。
所以,要懂得適當拒絕。
但大家都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說話太直未免傷和氣,那么,如何委婉的拒絕別人呢?
曾聽過一位老同事的做法。
通過提建議來代替親手做。對方想讓你幫忙寫個材料,但自己不想幫忙。就可以說“我手頭還有些重要工作,不過我這里有些之前的材料,要不給你發過去,你先參考下?”
“拖”字訣。自己委婉的拒絕了對方,但是對方還是死纏爛打,非讓你幫忙做。這時候可以拖著不做“我還得幫領導寫個材料,要不你先把東西放在我這把,我忙完了給你弄。”拖個一兩天,對方等不及,自然就會找別人去做了。
05
吃虧不是福
科室一堆事兒,偷偷把工作就做了;私下聚個餐,主動就把飯錢給結了;單位有評比,默默把榮譽就讓了。
老實人,永遠秉持著“吃虧就是福”。
但事實是,吃了虧就是吃了虧,你干的活兒,領導以為是別人做的;你掏的錢,別人甚至都不知道;別人搶了榮譽,自然也認為是理所應當。
所以,吃的“虧”,要說出來,要讓別人知道。
吃“明虧”而不是“暗虧”。
扶貧攻堅期,單位需要派人駐村。選了一圈兒也沒人愿意去。最后,小周主動請求下去。但是,小周在給領導匯報的時候談到:其實他也有困難,孩子也需要照看,駐村離家也很遠,所以希望領導能夠考慮,在年終評優上給予一線同志以照顧。
同事家中有急事,請小鄭幫忙周末值班。小鄭道:其實自己周末本來也有安排,要和家人一塊出去玩。既然老哥說了,我就幫老哥一個忙,不出去了。
這樣,領導才會記得你,同事才會感激你。雖然也是“吃了虧”,但是卻“存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