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得腸癌,如果想到了,早點來醫院檢查,也許就不會到今天這個樣子了。
29歲的小偉已經住院一個月了,除了不斷加重的病情,沒有一點好轉的跡象。原本有些胖的小偉已經變得有些消瘦了。
夜深人靜,小偉常常翻來覆去睡不著,每每談及自己的患病經歷,小偉都會落淚,真是后悔死了。
小偉到醫院來前一年,就開始便血了,但是小偉沒有意識到危險,一直以為是痔瘡,還自己用了不少痔瘡藥。
壓根不對癥,當然也不會好。小偉便血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一拖再拖,拖不下去了,才跑到醫院查看。
醫生一看就不是痔瘡,腸鏡檢查后,確認是腸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的程度,無法手術治療,只能通過放化療盡量延長生命吧。
從確診到現在,小偉一直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畢竟才29歲,而且自己平時不吸煙不喝酒,沒啥不良嗜好,怎么就會得了腸癌了呢?
醫生指出,腸癌的高發年齡段是50歲以后,但并不意味著年輕就不會罹患腸癌,像小偉這么年輕的腸癌患者,也不是個例。
許多年輕人罹患腸癌,都和日常飲食有關,小偉是個無肉不歡的人,而肉吃太多,也是會增加腸癌發病幾率的。
高蛋白,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進食脂肪多,膽汁分泌也多,致腸內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導致大腸癌變發生。
2種肉,最容易誘發腸癌,勸你少吃
1、臘肉
臘肉屬于典型的加工肉制品,研究表明,食用過多加工肉制品會導致腸癌發生,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18%。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見到各種加工肉制品,除了臘肉外,香腸、火腿、牛肉干、肉罐頭等,這些東西雖然風味獨特,但卻不宜多吃,否則會破壞腸道內環境,增加腸癌的發生幾率。
2、燒烤肉
燒烤是我們常吃的食物,但燒烤肉中往往會使用了大量鹽、佐料等,這些食物被攝入體內會產生高滲狀態,對腸胃黏膜產生損傷。
且肉類在燒烤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種致癌物。如食物脂肪焦化產生的熱聚合反應與肉內的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強致癌物苯并芘。
愛吃肉的人,如果有以下3個癥狀,要小心腸癌了
1、長期便秘
大便是由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殘渣、腸道菌群和膽汁組成的,而腸道本身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儲存大便,不管你腸道的運動是否通暢,都會在腸道里面。
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會出現便秘的現象,這是因為大腸癌發生之后,里面的腫塊可能會壓迫腸道,阻塞腸道蠕動,就有可能造成便秘。
2、腹部疼痛
當腸癌出現糜爛、繼發感染時,由于相應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腹痛。
部分患者以持續腹部隱痛為首發或明顯癥狀,右下腹疼痛時,常被誤診為慢性闌尾炎。
3、異常出血
痔瘡和腸癌都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兩者發病部位相近。
腸癌初期癥狀不典型,與痔瘡的臨床表現類似,如都有便血、排便困難、有脫落物等。因此,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
養護腸道,減少病變,堅持做到四個“勤”
勤吃蔬菜——
現代人飲食中,往往肉食過多,蔬菜太少。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對于腸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要勤吃。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利于排便,還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
韭菜潤腸通便,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
西蘭花、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種植物化學物質異硫氰酸酯,不但有助于清除腸道垃圾,還能抗癌。
勤補水——
多補充水分,可促進腸道排毒,對于保護腸道健康,大有益處。除了白開水,用一些潤腸排毒小植物,泡水喝,也是不錯的選擇。
碩參根茶,泡水喝,可潤腸道,調菌群,促排毒,防癌變。
碩參根,是從歐洲引入的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被《藥典》所收錄。
碩參根,含有的菊苣低聚果糖,有利于調節腸道的菌群平衡,還有助于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
同時,還含有大量的菊粉,可顯著的增加便秘者的排便次數,由便秘引發的惡心和疼痛也隨之消失,抑制細菌毒素的產生等生理功能。
經常用其泡水喝,能清腸排毒,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緩解腸炎、預防腸癌的發生。
勤運動——
研究發現,久坐不動的人更容易患上腸癌,因為下肢活動減弱,胃腸蠕動減慢,就容易導致有害物質堆積腸道,造成癌癥。
所以,平時需要適量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人的腹式呼吸會加強,一方面可改善腹腔臟器的血液循環,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有益健康。
每周散步時間,超過1小時,患腸癌的風險,就能降低30%。跑步,能夠降低人們患結腸癌高達31%的機率。
勤檢查——
腸道檢查,不可忽視。及時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對于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
直腸指檢,對腸癌來說是有很大的意義,精確的直腸指檢檢查可以初步的確定肛門附近、直腸是否有癌變的性質。
此外,40歲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0歲后,每五年查一次乙狀結腸鏡/ 結腸造影/ CT結腸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