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發生心肌梗死或者頻繁發生心絞痛的冠心病人士,通常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了嚴重的病變(嚴重狹窄或者完全堵塞)。其中,一部分人植入支架,開通了病變血管;另一部分人選擇藥物治療。今天喵醫生介紹一種方法,可以激活心臟,促使冠狀動脈側枝生長新生血管,減少心絞痛和心梗復發!
一、“血管可以自己生長”,這是真的!先給您講個故事。
心梗患者老趙,今年65歲,5年前因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療,同時給予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多支血管、多個部位同時發生嚴重狹窄,已經不適合支架治療,建議開胸手術進行“冠脈搭橋”治療。但是由于經濟原因,老趙沒有手術治療,只是配合醫生進行了保守治療。轉眼5年時間過去了,老趙卻沒有再次發生心梗,心絞痛發作次數也逐漸減少!前幾天血管造影,復查發現,原來的狹窄雖然仍然存在,但是長出了許多小分支(新生血管)!血液繞過了狹窄路段,通過這些新生的血管分支,供應給原來缺血的心肌!
二、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嚴重狹窄或堵塞,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元兇!
1.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器官(類似水泵),通過心臟的持續不斷的跳動,輸送血液到全身各處,維持身體正常功能。
2. 心臟自身同樣需要營養支持,通過覆蓋心臟表面的血管—冠狀動脈,來完成。
3. “冠心病”是由于為心臟提供血液供應的冠狀動脈,管腔發生嚴重狹窄或者閉塞,造成心臟肌肉失去足夠的血液供應,導致缺血缺氧,出現心絞痛,最終心肌梗死。
三、什么是“冠狀動脈側枝循環”?
1. 冠狀動脈的側枝循環,通常指同一血管或者不同血管之間的細小血管。
2. 這些側枝小血管直徑通常在20至350微米之間,長度可以達到5厘米。
3. 新生血管的生長,通常是從已有血管中發芽,最終生長成新的毛細血管。
4. 當原來的血管存在嚴重狹窄或者閉塞,心臟側枝循環的建立,為冠脈血流供應,提供了其它的路徑,類似于雖然公路的主干道堵塞,但是仍然存在多條輔路或者鄉村小路,各種物資還是可以運輸到目的地。
四、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形成后,有何作用?
1. 可以緩解心肌缺血癥狀。
2. 可以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
3. 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面積。
4. 可以預防室壁瘤形成。
5. 可以改善心臟的收縮功能,緩解心梗后心衰。
6. 最終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
五、冠狀動脈為什么會建立側枝循環(新生小血管)?
1. 冠狀動脈側枝循環在冠脈正常狀態下是不能形成的。
2. 只有當存在冠狀動脈出現嚴重的狹窄,心肌細胞存在缺血情況時,側枝循環才開始形成,發揮代償作用。
3. 側支新生血管的生長,與體內的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刺激有關。
四、如何評估是否血管是否具有“側枝循環”?
1. 臨床工作中,具有相同狹窄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臨床癥狀卻輕重不一。目前認為這些不同的臨床表現和預后,可能與冠脈側枝循環形成的補償作用
2. 冠脈血管造影檢查,可以清楚看到側支血管,同時顯影越迅速、越清楚,提示側枝血管生長越完善。
五、運動可以促進冠狀動脈的側枝循環生長!
科學研究表明,堅持規律、適當運動,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的血管生長因子,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增長;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等多種方式,促進新生血管生長,最終形成側枝循環血管網!
五、刺激新生血管生長,應該如何運動?
1. 運動形式應以有氧運動為主,選擇快步走、慢跑、游泳等。
2. 運動的頻率:每周可以3至5次。
3. 運動的強度:可以找心臟康復醫生,為您做運動評估,找到安全運動量。
小結:我國目前冠心病人士總數已達到 2.3億之多,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士已經接近 350 萬,但是保護血管,收獲健康并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