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商代龍鳳玉佩考述

喬萬寧

摘 要:商代的手工業迅猛發展,逐漸創造出生動寫實的動物形玉器,其中龍鳳形組合玉器特點鮮明、工藝精致,并有特殊的神靈地位。商人是以鳳鳥為圖騰的東夷族系,鳳鳥是商人崇拜的祖神。文章通過簡述部分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玉鳳及石家河出土玉鳳的特點,考述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商代龍鳳玉器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商代;龍鳳玉佩;造型;作用

中國的玉器自古以來備受各個時期當權者以及王室貴族們的重視與青睞,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如龍山文化玉器、良渚玉器等。在玉文化中,動物形玉器一直是永恒的題材。玉器因其具有的溫潤和堅硬的質感而被人們喜愛,從一開始出現便被逐步演繹成神壇祭祀的法器,通過巫師與天神溝通成為一種神器。

據考古資料,商代早期出土玉器較少,主要有玉戈、玉笄等,器物造型簡單,大多光素無紋。進入到商代晚期,手工業迅猛發展,逐漸創造出生動、寫實的動物類型玉器。19世紀50年代,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姿態各異的商代動物型玉器,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在河南省婦好墓葬中出土了數量浩大的玉器,這些玉器制作工藝精湛,其中動物型玉器最為顯著,它以成熟的技法和精美的紋飾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1 商代玉器概況

商代是一個頗具征服性的時代,各國之間征戰頻繁,逐漸促進了中國文化趨向于統一。

商代人崇拜的神分為天上諸神、祖先神和地上諸神。天神主宰萬物生死,人類祝福的最高神是上帝。在商人的觀念中,人的靈魂是不死的,靈魂會回歸上帝,成為傳達上帝意志的“賓客”,并能夠對人間降福降禍,所以商代玉器中的怪異動物以及人物很可能就是當時人們觀念中神靈的物質載體。

從考古出土的文化遺存來看,當時中原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在古代中國,中原人將東部地區部族稱為“夷”。夷分布在今天河南東部、山東、江蘇北部以及安徽一帶。《論語》中記載:“九夷”大約都是山東一代夷人,而夷人各部均以鳳、鳥、太陽等作為圖騰,這種現象在商代出土的玉器中得以充分體現。另外,在商代社會中存在著以“禮”為主的等級制度,衣服有制,宮室有度,所以人們必須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特別是在重大儀式中,均需按照身份等級來穿著以及裝飾,同時在佩玉方面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

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巫覡色彩越發濃厚的基礎上,動物形玉佩在商代逐漸成為巫者通天的重要媒介,而且把原有的玉器及巫術意識與巫者納入商代巫術系統中。據史料記載,商人是以鳥為圖騰的氏族,《詩經·商頌·玄鳥》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紀》載:“殷契,母曰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而且在商代甲骨文中,高祖王亥的“亥”字上方常冠以鳥形,說明商人是以鳥為圖騰的東夷族系。在敬鬼事神祭祀之風相當熾熱的商代,龍依然是人們祭祀的神靈,尤其是龍的頭部如同漢字中“臣”字形的眼睛,十分引人關注,使商代玉龍的形態極具威嚴莊重感。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龍是鱗蟲之長”,字里行間暗示著龍的神秘與地位。古人在和自然斗爭中,借助豐富的想象和對神靈的幻想,祈求以龍來驅走邪惡及各種災害。而鳳在商代作為一種神鳥,王室貴族將鳳形玉佩綴于身上來祈求神靈保佑。《說文解字》載:“鳳,神鳥也。”在其鳥頭部有較高冠羽,身刻有翎紋等多種紋飾,以此來說明鳳在鳥類中更為靈性,而鳳又與孔雀相似,所以有專家稱鳳源自孔雀,但筆者認為鳳與孔雀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性。所謂相似就是鳳與孔雀的頭部都有冠羽,區別在于身軀樣式的不同。考古發掘出土的商代玉鳥包括鳳、鸚鵡、鴿、雁、鷹等,其造型變化多樣,具有濃厚的藝術性和神秘性。《荀子·解惑篇》引詩曰:“有鳳有凰,樂帝之心。”言外之意是說鳳凰常伴在帝王左右。龍和鳳的造型組合在商代玉器中多有出現,顯示出一種極為特殊的神靈地位,傳遞著不一樣的文化圖騰,極具震懾力,神秘力量強大。

2 典型新石器時代龍鳳玉器簡述

從龍鳳文化起源來看,新石器時代龍文化起源是多元的,遍及中國北部、南部和中原地區,這種文化可能來自某種動物形象。關于龍的原型,很多專家提出過各種推測,如蛇、鱷魚、蜥蜴、魚、馬、牛、豬、鹿、熊、虎、蠶等,也有可能來源于某種自然現象,如閃電及雷聲等,它并不屬于某個氏族,而是屬于中國眾多民族和廣闊區域所共同擁有的吉祥崇拜物,以此用來祈福、避邪和祈雨之用。

以紅山文化玦形玉龍為例(圖1),此件玉龍的龍身卷曲,龍頭較大,吻部前凸,張口,形成了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效果,并具有神秘性。

又如,在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中的玉鳳(圖2),現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此器片狀透雕,玉為高嶺玉,受沁呈乳白色,喙長而尖細,圓眼,額后有披羽,頭戴復雜的羽狀冠飾,頸曲長,展翅,尾翎長而飄卷,羽冠和尾翎邊緣有鉏牙,器的一面有鏤孔之前用鉈具打稿留下的碾痕,這為我們研究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制作工藝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再如,石家河文化羅家柏嶺(T32③A:99)出土的“玉鳳”(圖3),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器鳳身透雕于圓形玉片上,玉為黃綠色,頭、尾受沁,呈灰白色,兩面無均浮雕陽紋,且紋飾相同。鳳體成環形,喙彎長而尖細,插入尾羽,圓眼,尖冠,下顎有云狀關鍵紋,額后有披羽,短翅收合,翅上飾四根帶彎頭的平行線,尾羽上端有一單面穿孔。

值得一提的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牛河梁遺址第16地點4號墓出土的紅山文化晚期玉鳳(圖4),現藏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此件玉鳳尺寸碩大,玉質為淡綠色,器體呈扁薄片狀,正面中部微突,背面較平,正面鳳鳥呈臥狀,回首,高冠,曲頸,圓眼,疣鼻,喙扁且長,前端鉤曲,與飛羽羽翅相連,翅內上揚,尾羽向下,每部分都各自獨立,線條簡樸流暢,神態生動傳神,背面光素無紋,有四對隧孔,隧孔均為豎穿,為系掛之用。玉鳳出土時置于墓主頭骨下,正面朝上,從出土位置看,此件玉鳳應為墓主生前十分珍愛之物。

3 館藏商代龍鳳玉器特點

在新石器時代玉器考古發掘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性發展的同時,商周出土玉器也取得了可喜成果。據考古發掘,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商代晚期玉器750件,標志著商周玉器考古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些玉器中,最耀眼的一件是龍鳳玉佩(圖5),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高11.5厘米,寬4.5厘米,厚0.4厘米。此器為黃褐色玉質,片狀,兩面雕刻有相同紋飾,鳳鳥背負一龍,鳳爪踩勾云狀云紋,頭部一角豎起,“臣”字形大眼,線口露齒,足雙爪,龍身及尾部為雙陰線,并刻有回紋、雷紋和鱗紋,胸腹部刻有彎眉和眼目紋,鳳鳥作踩立狀,頭立雙角,圓形圈大眼,尖喙,尾短較尖,身下一足,足有四爪,鳥身刻雙陰翎紋。婦好墓出土的龍鳳玉佩是我國目前以龍鳳形制組合在一起的最早的藝術形態之一,此件龍鳳玉佩造型獨特、玉質優良、制作精細,說明了商代制玉水平已經相當嫻熟。

商代甲骨文中的“龍”字和婦好墓出土的玉龍(圖6)都顯示出龍有巨頭、頭上有角、大口、曲身,是一種神獸。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中,玉龍又分“C”形玉龍和“玦”形玉龍,這種玉龍為初創時期龍的形象,但不是最早的玉龍形象,是經過不斷完善和變化之后生成的玉龍形象。

1976年河南省安陽婦好墓出土玉鳳(圖7),玉質為黃褐色,鏤空雕刻,圓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胸下鏤空爪紋,翅膀上雕刻有四條陰線以飾翎紋,此玉鳳造型古樸渾厚,充滿了一種威嚴的神秘感。另外,商代玉鳳造型和紋飾都是在新石器時代玉鳳造型技法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其造型優美、凝重、神秘,雕刻技法嫻熟,堪稱商代典型的代表作。商代鳳鳥的造型來源也很多元,鳳是商人崇拜的祖神,在造型上鳳鳥多勾喙,圓眼或“臣”字眼,雙耳弧圓豎起,頸部僅用一道凹槽就區分出了頭與身軀。

4  商代龍鳳玉器的傳承和發展

通過上述文字以及器物造型、紋飾分析看,商代出土的玉器形態構成、裝飾風格以及工藝特征或多或少受到了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影響,如在玉材的使用方式上,商代動物形玉器是依照玉材的形狀與大小刻以適合的藝術題材,這種巧借玉材、因材造物的琢玉方法始見于紅山文化動物形玉器中,特別是玉龍、獸形玉器的構圖技巧,明顯受到紅山文化玉器的影響。

商代玉器在繼承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及龍山文化的基礎上,又大大邁進了一步,創造出了商代獨特神秘而極具藝術性的巫玉系統,在藝術表現和制作工藝上,較之以往有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在造型和設計上也遠遠超過了新石器時代及商早中期,為后代的玉器發展打下了堅實牢固的基礎。

婦好墓出土的玉龍與紅山文化出土的玦形玉龍對比來看,玉龍的要素構成及形態特征是相同的,由此說明了商代玉龍形態是在紅山文化玉龍基礎上發展而來。另外,商代玉器上的紋飾是在紅山文化玉器基礎上有所改變和創新,出現了不少獨創性的玉器作品,但有一些玉器上的裝飾技法則源于紅山文化玉器,這在商代玉鳳中得以體現出來,特別是龍和鳳組合而成的玉佩,在組合形式及形態上也直接影響了周代組合形玉器的發展。

進入西周以后,商代的巫術被禮法取代,巫的政治地位急劇下降,貴族們的審美觀念也逐漸轉向尊崇身份和等級的禮玉。由此,巫玉開始了向禮玉、裝飾用玉的轉變。

例如,1984年在陜西省長安縣張家坡村157號墓出土的西周青玉透雕龍鳳人物佩(圖8),高6.8厘米,寬2.4厘米,厚0.5厘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此器為青綠色,片狀鏤雕技法,上部有大小二人,人首與下方三龍一鳳相連接,小人首上有盤旋的發髻,粗眉,橄欖形眼,大耳,長鼻,短頸。大人首則為披發,方圓眼,鼻長,頸短。三龍紋中有二龍為整身形,一龍為龍首,鳳形簡約,造型甚為奇特,富于神秘色彩。

此件人與龍鳳組合形玉佩,從目前出土情況看極為罕見,諸多專家認為龍是夏族圖騰。鳳是商族圖騰,是夏商兩族爭斗與融合的見證。這種龍鳳文化由來已久,是周人引用學習了商人的文化和雕刻技法,所以此件人與龍鳳組合的玉佩也就不足為奇了。《古本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歷來朝,武乙錫地三十里,玉十轂馬八匹。”這充分說明了商文化已逐漸融入周文化之中,龍與鳳的組合型玉佩在周代開始出現,特別是人與龍鳳合體的玉佩逐漸興盛起來。此件人與龍鳳組合形玉佩中的兩個人首,如果一個代表夏族,一個代表商族,就說明周代玉佩的雕刻技法以及所崇拜的對象是基本相似的,同時此件玉佩對于我們研究周代玉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5 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商代龍鳳形玉佩,還是周代人與龍鳳組合形玉佩,從結構特點來看,一般龍在鳳上,而這種特定的結構,人們習慣性認為,總是把在先的事物安排在上方,反之則安排在下方,即龍在上、鳳在下的形式結構規律,這對于我們研究商周的龍鳳玉佩鑒定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說明商代龍鳳玉佩是在新石器時代的龍與鳳的形式結構基礎上不斷發展變化,而組合成為這種龍鳳玉佩,并直接影響著后時期玉器的發展,無論是商代還是周代,都把龍鳳造型作為崇拜之物,為我們研究商代動物類型玉佩提供了有力物證。

參考文獻

[1]常素霞.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3.

[3]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1.

[4]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8.

[5]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2.

[6]荊州博物館.石家河文化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100.

[7]荊州博物館.石家河文化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98.

[8]王春法.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9:176.

[9]張庚.中國古玉精華[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5:第42圖.

[10]殷志強.說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視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震旦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
國博館藏——中國龍
5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高古玉雕
中國國家博物館 高古玉
一場穿越時空的通靈盛宴 (古玉圖考收藏)
新展資訊 | 東方玉曉——紅山文明玉器專題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黄平县| 淮阳县| 郁南县| 蒙山县| 桃园市| 玉龙| 双江| 彭州市| 西青区| 淄博市| 武陟县| 高雄县| 中阳县| 平原县| 定远县| 明溪县| 凌云县| 琼结县| 孝义市| 盐亭县| 汉川市| 郁南县| 集贤县| 宜阳县| 五峰| 闽清县| 清水县| 镶黄旗| 庐江县| 武威市| 黄浦区| 浏阳市| 毕节市| 商城县| 五华县| 新野县| 张家界市| 雅安市| 甘肃省|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