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多樣化每次膳食指南都要說到,很多人的飲食比較單一,如對米面等碳水化合物需求量比較大,也有人拒絕吃碳水,對碳水非常抵觸,這都是不對的,太少或者太多都影響健康。提出的準則是每天要吃12種不同的食物,每周要吃25種以上不同的食物,從各個不同的途徑獲得營養。
鼓勵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天六千步以上,身體運動不能停歇,但運動不是減肥,不要混淆了,運動可以降低血壓、心血管疾病,改善睡眠,對骨骼,大腦的健康都有積極的影響。中老年人可適當地超重,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
蔬果,奶類和大豆是公認的“核心營養”,一些推薦攝入量也有了增加,如乳制品現在是300-500克的范圍,如果超過500克也是推薦的,但要注意選擇低脂和脫脂的制品,防止飽和脂肪攝入過多。
全谷物這一次是重點的推薦,全谷物是指完整或碾碎的谷物制品,很多是我們平日里說的粗糧,如糙米,大麥,蕎麥等都屬于全谷物,有不少的抗氧化成分。
魚、肉、蛋、禽等都是優質的高蛋白,人體需求量很大,日常飲食一定要多攝入。
準則中推薦的數量:動物性食物,每天120-200克,也就是三兩左右的肉類,建議每周吃魚兩次,吃雞蛋別丟棄蛋黃,肉類的腌制、加工食品少吃。
吃鹽的量又被減少了,要求月以前是推薦每日攝入6克,新版的膳食指南推薦為5克,減少了一克,讓吃鹽少也是最難的一個部分,因為中國的餐飲本身就是高鹽、重油的一個體系,但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準則早已經是5克每天,這些都是經過詳細論證,測試得出的結論,有條件的還是要盡量限制油和鹽的攝入。
這些年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網絡、手機娛樂等項目急劇增加,外賣也很方便,很多人進餐的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律,想吃幾次就吃幾次,想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吃,這些都會給身體增加不少的負擔。
要足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口渴了其實是身體輕微“脫水”的癥狀,盡量少喝含糖的飲料,注意身體是否缺水,可從尿液的顏色中看出來。
這是新加入的內容,在選購食材的時候,要學會看標簽,看營養成分,合理規劃膳食,要學會一定的廚藝,烹飪符合自己和家人的食物,不要只會點外賣,合理飲食身體才更健康。
這次的膳食指南明確把“公筷分餐,杜絕浪費”提到準則中,這幾年的特殊情況,公筷分餐可以預防傳染病的傳播,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事情。同時要注意杜絕浪費糧食,吃多少買多少,合理儲備。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有幾個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是食鹽的攝入量,也就是鈉元素的攝入量,日常飲食要低鈉少油,食鹽+味精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5克每日。
第二是足量飲水,身體缺水會造成很多危害,有建議是每日“八杯水”,大約在2000毫升左右。
第三是多攝入全谷類食物,尤其是“粗糧”類的食物每周都要堅持吃幾次,有利于營養的全面補充,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