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小苗兩片子葉展開,和兩片對生的小真葉展開,這四片葉成十字形,即拉十字期時(播種后 7—8天),拔出弱小的幼苗。間苗后若采用條播,小苗的株距4-5厘米,穴播的每穴留苗 5—7 株。
在拉十字期后 5一6 天,小苗有 2—3 片真葉時進行,留壯苗。條播及苗床的株距 7—10 厘米,穴播每穴留 3—4 株。
在 5—6 片真葉時,條播的每 10—12 厘米留苗一株,穴播的每穴留 2—3 株。苗床育苗的,此時進行移栽。這次間下的苗可以在缺苗處進行補苗。
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栽后充分澆水。成活后少施氮肥,促進生長。當早熟品種長到 12—13 天,長出 5 片真葉,中晚熟品種須17—18 天,長出 8 片葉。這些葉片形成一環(稱為團棵)時,進行定苗。
條播的按預定株距留苗一株,穴播的每穴留苗一株。定苗,應在晴天中午進行,以鑒別和淘汰因病蟲危害發生萎蔫的幼苗。定苗后要澆小水沉落土壤,保護根部,并降低土溫。
提苗肥多在第二次間苗后,在距根 5厘米遠的地方,趁土壤濕潤時穴施或撒施。一般每畝用硫酸銨 7. 5 千克左右,同時對小苗和弱苗要偏施肥。如土壤比較干旱,要及時澆水。
中耕有利于增進土壤的通氣性,促進發根。中耕次數一般為 3-4次,深度為4—10 厘米,在間苗后或雨后進行。中耕必須及時,并要做到“干鋤淺,濕鋤深”,“深鋤壟溝,淺鋤壟幫”。白菜外葉封壟,根系分滿全畦后,停止中耕,以免傷根損葉。每次中耕應結合起壟培土。
幼苗團棵以后到包心以前,其間形成兩個葉環,叫蓮座期。早熟種需 21—22天,中熟種需 25—27 天,是形成大葉球的基礎時期。在團棵以后,重施一次發棵肥,每畝施用人糞尿 1000 千克或硫酸銨 15—20 千克,加入過磷酸鈣 10 千克,草木灰 1000千克。施肥應在距植株 8—10 厘米處開溝施入,施肥時盡量少傷根。施發棵肥后隨即充分澆水。在蓮座期內,水分要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即地表發干時再澆,使水分既不缺又不多。在包心前 10—15 天澆一次透水后,進行中耕保墑,一般不再澆水,即蹲苗。
白菜開始包心時,進入結球期,逐漸形成葉球,剛開始包心時,要澆一次較大的水。澆完第一次水隔2—3 天再澆第二次,以免土壤發生裂縫。以后約 5-6 天澆一次,始終保持土壤濕潤。為使田間水分供給均勻,最好采用隔溝或隔畦輪流澆水的方法。到采收前 5—7 天停止澆水,以免葉球含水量過多而不耐貯藏。白菜結球期是吸肥量最多的時期,約占總吸肥量的60-70%。結球期追肥一般為 2—3 次,第一次在蹲苗結束后,結合澆水進行重點追肥,每畝施入人糞尿 1000千克或硫酸銨 15—25 千克,草木灰 100千克,這次追肥可隨水施入或順壟溝撒施,時間最好在下午,注意不要損傷葉片。對一些生長期長的大型品種在抽筒時,施用補充肥一次。在結球中期,應施一次灌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