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秋季大白菜高產栽培
  一.概述
    起源于我國的大白菜,歷來被人們視為“當家菜”、“半年菜”,雖然市場上各種蔬菜四季不斷,但據了解大白菜的消費量卻非但沒有下降,而且上升幅度較大。在大白菜的生產中,秋季大白菜仍唱主角,從八月十五可以一直吃到來年清明節以后,可以說所謂秋季蔬菜,大白菜仍是重頭戲,而秋季大白菜則是重中之重。
    二.生物特性
    大白菜各不同生長期有其自然的界定:
    發芽期:種子形成幼芽的過程。從種子下地開始,經過萌動、拱土到其幼嫩的子葉完全展開為止,歷時3~4天。發芽期由于芽體幼嫩,尚未形成相應根系,無法從土壤中吸收營養,故其營養來源就是種子自身貯藏的養分。實際上種子質量的高低不僅僅直接關系到發芽率的高低和幼苗生長的速度及其健壯程度,而且對于大白菜的整個生長期直至結球狀況同樣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幼苗期:指芽后到“團棵”階段。即基生葉出現后,兩片基生葉展開與子葉交叉成為“十”字形,然后再形成8片中生葉,即第一葉環,此時幼苗成圓盤狀,俗稱“團棵"。該階段歷時15~20天,視品種特性而定。大白菜進入幼苗期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可從土壤中吸收營養。從該意義上來說,由于幼苗相對弱小,分解吸收營養的能力相對較弱,故需土壤中有適量的速效營養供其吸收,才能滿足其迅速生長對營養的消耗和需求。
    蓮座期:“團棵"至出現包心長相階段。該生長期再形成兩個葉環,一般需時約20~27天,同樣因品種而異。據研究,蓮座期是大白菜營養生長階段最旺盛的時期:外葉形成最多、球葉分化最快、葉面積增加最多、單株增重量最大,因此,該階段是大白菜生長的關鍵時期,必須有充足的肥、水供應。
    結球期:現出包心狀態至形成結球的過程。結球期是產品器官形成時期,其球體的緊實程度、商品性狀、內在質量乃至凈菜產量等,均與該生長期關系密切,主要管理工作均應針對該時期而定。
    三.品種選擇
    根據山東近年的大白菜生產、消費情況,秋大白菜一般有早、中、晚熟品種,以中、晚熟品種為主,早熟品種搶占市場潮頭,其經濟效益較高,但由于耐貯性等問題的存在而不宜規模型發展,中、晚熟品種產量較高,上市初始價位偏低但較穩定,并且隨著貯藏期的延長而使價位上浮,產生相應的“保藏升值”效果,同時,選擇品種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其耐貯性,尤其中、晚熟品種的生產,耐貯性是品種選擇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季(秋)收,兩季(冬、春)賣”,生產與消費間較長的時間距離,要求品種必須具有良好的耐貯存性,這是自然規律的要求。
    但是,農民朋友在品種選擇上,切不可求全責備,現有條件下,難以完全滿足該類要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大白菜品種同樣如此。只有根據自己的地理條件、市場狀況以及生產計劃等,然后根據試種結果或者有關專家建議,詳細咨詢了解各品種的特性,加以正確選擇,才能夠如愿以償,搞好生產。
    四.栽培技術
    1.及時整地:播前一周左右,即應將地翻耕、整平、作畦。一般做法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即應及時耕地,耕地前每畝撒施優質廄肥7000千克,配施三元復合(混)肥60千克,隨整地翻入。也可在廄肥中按其重量比加入30%雞糞或羊糞后,每畝施5000千克,再配以高濃度蔬菜(葉用菜型)專用肥50千克。山東地區大白菜栽培,以壟栽為主,壟距65~70厘米,壟高15厘米左右,土壟上寬20厘米、下寬35~40厘米,成自然斜坡形土壟。作壟的“錦上添花”之舉,是提前備好細碎的有機肥,按重量比加入30%雞糞、5%豆餅、1%尿素后,混勻后堆酵使之充分腐熟,并加入適量藥物以防地下害蟲。作壟時先將壟底中央部位犁一深約8厘米淺溝,將有機肥撒入后再行作壟,然后灌水造墑并同時使壟沉實,這樣,大白菜幼苗期根系即有“近水樓臺”之便,農民朋友形象地稱之為“早抱糞蛋”,極利于根系下扎和養分的吸收。
    另外,尚有寬壟雙行栽培、高畦栽培等種植方式,在山東地區應用較少,故不予討論。
    2.足墑播種:大白菜種子顆粒細小,相對芽期的抗性亦低,因此,必須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做到一播全苗。一般造墑采用灌水方法,在整平地面的基礎上,灌水至最高水面與壟面距離為1厘米時為宜,如此既能使水分充足,又使土壤沉實、壟面洇透,待壟面干燥至稍有發白現象時即可實施播種。
    秋季大白菜多采用直播方式,直播又分條播和穴播兩種。一般條播的操作是在壟面上劃深約2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而后覆土。穴播則是按照品種的不同(主要是球莖及其株幅)確定畝株數后,在壟上開穴播種,每穴內播入10粒左右。一般直筒型品種每畝定植3500株左右,合抱型、疊抱型品種2000~2800株。每畝用種量約150~250克。
    3.適期晚播:一般來說,當日均溫穩定在24℃時,即可進行秋季中、晚熟大白菜播種,即立秋后1周左右。但從多年試驗及生產情況來看,危害大白菜的三大病害——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的發生,除與茬口及環境等條件有關外,還與播期關系密切。省農科院蔬菜所的調查便很能說明問題:8月6日播種,三大病害的病情指數分別為8.8、7.1和3.7,而20天后即8月26日播種時,其病情指數分別降至0.5、5.8和0;另據滕州市的調查,播期越往前,作為主要病害的軟腐病發病率則越高,如7月29日播種,發病率為40%,而延至8月20日播種則降至5%,8倍之差,適期晚播對于預防大白菜病害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4.適時定苗:從種子發芽至定苗,一般年景下苗齡約18天左右,期間應進行多次間苗。第一次間苗要盡早進行,否則易發生“長脖子苗",使間苗后的留苗東倒西歪,難以正常生長,可在出苗后5~6天時,根據苗的強弱程度,留強去弱,注意留苗間距2~3厘米,盡量不使相互擁擠。間隔5~6天后即應及時進行第二次間苗,此時大白菜幼苗已有4片苗葉,條播時留苗距8厘米,穴播者每穴留苗3株左右,同樣應盡量拉大其苗距。再過5~6天,進行第三次間苗,該次間苗應根據大田幼苗的整體生長狀況予以留苗,間苗原則應是去弱留強、長勢一致、長相相仿,按品種定植的株距,在其中間部位只留一苗,使大田中的幼苗均勻分布,株數為需定植株數的2倍,最后定苗時,隔棵去棵即可。間苗定苗的時間,應掌握在中午高溫時分進行為好,由于條件的不適,一些弱苗、病苗便顯出其病態,較易鑒別去劣。
    5.適度密植:一定意義上來說,大白菜的種植密度影響或決定著大白菜的最后產量,在綜合考慮土壤肥力乃至水分、光照等條件下,適當合理的加大種植密度,即可有效地提高產量。具體到某一品種,可在咨詢有關人員或認真閱讀品種介紹的基礎上,按照該品種的株幅(植株展開度)來確定種植密度,一般以株幅的三分之二來確定定苗的密度。比如某品種的株幅為90厘米,則可確定其定苗株距約為60厘米。至于其行距,則應在引種后即予以確定。此外,肥力較高的地塊,由于植株開展度大,成菜個體亦大,故應適當稀植,反之則應加大密度。
    6.中耕除草:白菜幼苗至團棵期,適逢高溫高濕,雜草生長速度很快,極易造成草荒,輕則無端地消耗營養和與大白菜爭奪營養,重則與幼苗爭奪空間,并且,雜草又是病菌及害蟲適宜的滋生地,故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工作。一般習慣做法是趁間苗后或雨后地皮燥白時,采取淺鋤的方式,將土壤中發芽的雜草消滅于萌芽之初,并相應疏松和干燥地表,使雜草無生存的可能。注意中耕應集中在大白菜封壟前進行,而一旦封壟后,其根系密布壟面及行間,此時如再劃鋤,則勢必鋤斷根系,傷口極易感染病菌,嚴重者引致病害肆虐。大白菜進入生長后期,可從行間看到其根系泛于地表,就更不可以進行劃鋤之類的操作。發現雜草之類,及時拔除即可。
    7.科學用肥:在其它條件相同的前提下,肥料的施入數量及施入方法正確與否,成為制約大白菜產量的主要因素。眾所周知,大白菜屬葉用菜,生長中需氮量最大,鉀次之,需磷最少,對三大元素的吸收比例約為4:1:3,對營養吸收的基本規律是:蓮座期以前以氮為主,鉀素次之,至結球期則以鉀素為主,氮素為輔。在大白菜的用肥上,講究“科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施足基肥:“萬斤菜,萬斤肥”,是農民朋友長期實踐的總結,現代社會條件下,由于有機肥的來源不同等因素影響,很難把握統一的尺度。一般來說,我們可將其界定在普通豬、牛廄肥品種上,但為提高有機肥中有效元素的含量,可在其中摻入30%左右的雞糞或羊糞作為補充,這樣可使肥力更持久一些。基肥一次性施入,隨整地翻入,由于大白菜根系特別發達,故某些如磷等營養元素的相對固定并不大影響大白菜的吸收利用。為提高大白菜的內在質量,可在定苗后追施一次自制有機無機混合肥料:(以667平方米計)腐熟的豆餅粉100千克、三元素復合(混)肥30千克,混勻后進行條施,可有效提高大白菜的品質。
    適時追肥:若基肥充足,或定苗后補施一次有機肥,則追肥次數可確定為2次。第一次在蓮座期進行,每畝追施10千克尿素或22千克硫酸銨,由于該階段的田間操作較為方便,故應盡量進行條施,以使肥料分布相對均勻一些,生產面積較大或勞動力不足時,可行撒施后澆水,但應相應提高追施數量20%左右。第二次追肥應在結球前進行,由于白菜封壟,無法進行條施等操作,故可隨水沖入,用量應為上次的2倍。
    8.水分管理:大白菜播種時即已進入高溫多雨季節,一般常見的現象是地表一直處于濕潤狀態,難得干燥,這對于其根系的生長極為有利;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一直濕潤的土壤使大白菜的淺層根系得到了足量甚至超量的發展,但其下扎量少,相應抗性降低,偶有如強風、干熱等不利條件,便明顯表現不適,進而影響生長及其產量。一般做法是苗期干旱時,多進行劃鋤,促根系下扎,提高其植株的抗性,此即所謂的“蹲苗”;多雨條件時,安排好排水溝渠,不使田間積水。但當進入蓮座后期時,白菜需水量劇增,應保持地面濕潤狀態,所謂“見濕不見干”。直至收獲前10~15天時停止澆水,以利貯藏。
    9.病蟲害防治:對于大白菜的病蟲危害,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原則,我們建議:一是選用高抗品種,大白菜的高抗病性,是近年來大白菜育種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山東地區各科研單位不斷推出的新品種,多具高抗病特性。二是實行合理輪作,如前茬作物最好是蔥蒜類作物,該類作物品種含有相當數量的辛辣素,具一定殺菌或抑菌作用;另可選擇瓜、豆類作物作為輪作前茬,甚至番茄、馬鈴薯等作物亦可,但絕不可選擇十字花科作物的前茬,如小白菜、蘿卜、甘藍等,所發生的病蟲害與后茬大白菜形成交叉感染,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合適的寄主,暴發病蟲害的可能性極高。第三,施用適量化學藥物也是必需的。具體藥物品種可根據病蟲種類等情況確定。
    五.新技術應用
    在我們數年的試驗生產中,上述所有生產技術均得到了有效合理的驗證及分析,均可作為成熟技術應用于大面積商品生產。通過近年的試驗研究,我們又成功地將微生物技術及其產品應用到大白菜生產中,且已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將普通廄肥經微生物處理后作為基肥使用,在其它管理措施相同的條件下,大白菜的產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一般可高于常規15%左右;其商品性狀及大白菜的品質得到了同步提高;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大白菜的抗病性明顯增強,較常規發病率下降30%~60%;有效地解決了重茬易發生的病害侵染等問題;地力明顯提高,抗旱抗澇能力顯著增強等等,宜于生產中推廣使用。方法是,將有機肥曬干并適當破碎至最大直徑5厘米左右(雞糞或羊糞須盡量粉碎),然后按重量比加入1%復合微生物菌種及相應輔料,并按糞水比1:1.7左右比例加水,進行堆積發菌,一般每天翻堆一次,冬春季發菌時可2~4天翻一次,翻堆時可見糞塊上布有大量白色菌絲,此為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標志,一般發酵10天左右,冬春季應發酵20天左右;處理結束后,按每畝4000~6000千克用量施入即可。該種肥料既有如前所述各種優勢,又有長期效應,比如培肥地力、逐漸降低化肥用量和農藥用量以及降低污染等等,從而為高產優質、無公害大白菜甚至有機食品的生產奠定必需的基礎。

文章來源:中國農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秋季大白菜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蔬菜
大白菜生產技術
大白菜栽培技術
種露地早秋大白菜,做好4點管理措施,你也可以畝收益上萬元
秋大白菜栽培技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石河子市| 乐安县| 周至县| 措勤县| 鄱阳县| 铁岭县| 精河县| 巢湖市| 车致| 黄石市| 杭锦旗| 沙河市| 天峨县| 香港| 金昌市| 大足县| 阜平县| 鲁山县| 承德市| 凤凰县| 三都| 遂昌县| 江油市| 屏东县| 佳木斯市| 乌兰县| 黑河市| 遂平县| 惠来县| 上高县| 衡阳市| 泸定县| 金昌市| 渭南市| 若羌县| 清原| 永清县| 成安县| 集安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