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8號是全國高血壓日,連續4年的高血壓日的主題都是“知曉您的血壓”,可見定期監測血壓的重要性。亞洲心血管專家組曾發布了一份關于家庭血壓監測的專家共識,共識聲明家庭血壓監測有利于血壓的控制,對預測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
一天中什么時間最適合測量血壓?
其實每個人的血壓在一天中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處于動態變化中,很多人會發現早上和晚上、飯前和飯后、運動前和運動后測量血壓值不同,其實并不是血壓計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血壓受很多因素影響,時時刻刻處于波動中。
大部分人的血壓是呈現“晝高夜低”的勺形曲線波動,即上午8點到9點達到一個血壓高峰,之后下降,到了下午4點到6點又上升至另一個高峰,隨后血壓開始下降,到了夜間達到一個最低值。
那幾點測量血壓比較好呢?專家共識認為在高血壓治療期間,應該每天進行至少兩次血壓測量,包括清晨血壓和夜間血壓的測量。清晨血壓最好選擇在清醒后1個小時之內、早餐和服藥之前進行,并將尿液排空。夜間血壓的測量可以選擇在睡覺之前進行。夜間血壓受晚間活動影響較大,理論上,清晨血壓更能準確判斷血壓變異情況。
如何正確地自測血壓?
1. 排除干擾因素
在測量血壓之前應保證周圍環境安靜,時間安排應充分,并選擇一個合適高度的椅子。受測人在測血壓前30分鐘應避免飲酒,吸煙,喝咖啡,劇烈運動,并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穩,尿液排空,靜坐休息5-10分鐘。
2. 選擇合適的血壓計
目前常用的血壓計有兩類:一類是水銀血壓計,另一種是電子血壓計。一般水銀血壓計需要具備一定的聽診技巧,并且需要醫生幫忙測量,不適合家中自測使用,推薦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電子還是水銀血壓計,每年需要專業機構校正一次,這樣才能保證所測數值準確可靠。
3. 測完血壓再等待1分鐘
當血壓計上開始顯示數字并不代表完成了整個測量工作,還有一個步驟可能被忽略了,就是再等待1分鐘。這是因為血壓是動態的,可能幾秒鐘內就會改變10-20mmhg。所以,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受測人需要間隔1分鐘再測量一次,并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如果兩次測量的收縮壓值之間超過了10mmhg,應再次測量。對于初次診斷高血壓的患者,可以連續測量一周,早晚各測量一次,不建議短時間內反復測量。
除了做好測量之外,還要認真做好“血壓監測記錄”。動手繪制一個家庭血壓監測表格,復診時拿給專業醫生,以便讓醫生對您的血壓一目了然,幫助醫生正確確定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