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點兒元史的人都知道,元王朝的皇位傳承極度混亂,元裕宗、明孝太子真金三個嫡子的后代為了皇位你殺我、我殺你,簡直攪成了一鍋粥!這場內訌一直持續到元寧宗懿璘質班駕崩、元惠宗(順帝)妥懽帖睦兒即位。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徐達兵臨大都城下,元惠宗妥懽帖睦兒遠遁漠北,元王朝成了“北元”。那么,為何會如此呢?這根源還要從元世祖忽必烈說起。
明·中山武寧王、魏國公徐達畫像
前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做了一件蒙元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效法中原王朝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立儲,正式冊立其嫡長子、燕王真金為皇太子。這對于元王朝而言、本是一件好事,因為它終結了蒙古帝國長期實行的“幼子守灶”和“忽里臺大會”推選大汗的舊制,為皇位和皇權的和平過渡奠定了基礎。如果按照這個套路一直走下去,忽必烈死了,真金當皇帝,真金死了他的嫡長子甘麻剌當皇帝……雖不能說元王朝一定能夠長治久安,但最起碼皇位的傳承應該不會像后來那么暴力、血腥。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可恰恰是這位一手建立起元王朝“嫡長子繼承制”和立儲制度的忽必烈,卻自己先壞了規矩。前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王朝的第一位皇太子真金因為“禪位事件”遭到父親忽必烈的猜忌,連驚帶嚇、竟一命嗚呼了……在兒子死后,忽必烈似乎也覺得自己做得過分了,給了兒子“明孝”兩個字做謚號,史稱“明孝太子”。從這兩個字我們也能看得出,忽必烈對兒子真金的死多少還是有些內疚的。
如果按照中原王朝最標準的“嫡長子繼承制”,真金有嫡子存在,在真金死后,應立其嫡子中最年長者為皇儲。彼時,真金的嫡長子甘麻剌二十三歲,正是冊立皇儲最佳的年齡。可忽必烈偏偏沒有!據說是因為甘麻剌口吃,祖父忽必烈和他父母都不太太喜歡他。忽必烈先是讓儲位虛懸了多年,然后又在前至元三十年(1293年)拋開兩個年長的嫡孫,將原屬于真金的“皇太子寶”交給了真金嫡出的第三子、也是最小的嫡子鐵木耳,這里面似乎又有了點兒蒙古舊俗中“幼子守灶”的味道。
元成宗鐵木耳畫像
前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駕崩,手握“皇太子寶”的鐵木耳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元貞。奈何,這位運氣“爆棚”的皇帝至死卻沒能生出兒子來!大德十一年(1307年),鐵木耳駕崩,廟號成宗,史稱“元成宗”。因為無子,元成宗鐵木耳的皇后卜魯罕想要立忽必烈的孫子——安西王阿難達(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的兒子)為新君。就在這個時候,真金嫡次子答剌麻八剌的兒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發動政變,誅殺了卜魯罕和阿難達。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幾乎同時,答剌麻八剌的另外一個兒子海山則從漠北帶著軍隊南下,準備武力奪權。一場兄弟鬩墻似乎難以避免了,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最后這哥倆居然“和解”了。海山在上都稱帝,冊立胞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待將來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后,再將皇位傳給海山的兒子,一場兵禍就這樣消弭于無形之間,可此舉卻給元王朝后來的長期內訌埋下了伏筆。
元武宗海山
海山在位只有僅僅四年便駕崩了,史稱“元武宗”,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如愿以償成為了元王朝的新皇帝。可愛育黎拔力八達并沒打算將皇位傳給侄子。在地位和權力穩固之后,愛育黎拔力八達把哥哥海山的嫡長子和世剌封為了周王、遠遠地支去了云南!跟隨和世剌南下的大臣走到陜西就不想走了,后鼓動和世剌發動了叛亂。兵敗后,和世剌逃往察合臺汗國避難。就在冊封和世剌為周王的次年,愛育黎拔力八達正式冊立自己的親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愛育黎拔力八達駕崩,史稱“元仁宗”,皇太子碩德八剌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至治。至治三年(1323年),因為改革侵害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碩德八剌在從上都返回大都途中,在南坡店遇刺身亡,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碩德八剌畫像
不久之后,真金嫡長子甘麻剌的長子也孫鐵木耳被擁立為新皇帝,次年改元泰定,給碩德八剌上廟號“英宗”。也孫鐵木耳是忽必烈嫡長子甘麻剌一脈,按說是最“根正苗紅”的。然而,經歷過鐵木耳、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碩德八剌幾位皇帝,元王朝早就沒有什么“理所當然”了!致和元年(1328年),也孫鐵木耳駕崩。其時,權臣燕帖木兒想要擁立元武宗海山的嫡長子——周王和世剌;有人索性先下手為強,在上都將也孫鐵木耳的兒子阿速吉八推上了皇位。就在這個時候,元武宗海山庶出的兒子圖帖睦爾也坐不住了,在大都發動了政變,不久又率軍隊殺入上都,直接殺了也孫鐵木耳的兒子阿速吉八,自立為君。
不久,為了安撫想要擁立和世剌的勢力和其他一些反對自己的勢力、也為了麻痹這些人,圖帖睦爾對外宣稱自己將擁護長兄和世剌當皇帝,并派人去迎接和世剌。可就在和世剌在回大都準備登基當皇帝的途中,卻莫名其妙地“駕崩”了(據說被圖帖睦爾派人毒死了)!隨即,圖帖睦爾正式即皇帝位并給長兄和世剌上廟號“明宗”。說來圖帖睦爾這人也挺有意思,自己毒死了哥哥和世剌、當上了皇帝,臨死前卻又良心發現了,非要將皇位還給和世剌的兒子妥懽帖睦兒。
元文宗圖帖睦爾
可圖帖睦爾的皇后卜答失里不干了,為了抓權,卜答失里搶先立了和世剌年僅七歲的小兒子懿璘質班為皇帝,而自己則臨朝稱制、掌握實權。可僅僅兩個月不到,這個小皇帝便死了,史稱“元寧宗”。于是,皇位竟奇跡般地又落到了妥懽帖睦兒的頭上。這位妥懽帖睦兒不是別人,就是那位被徐達打得跑回漠北的“元順帝”。
元寧宗懿璘質班畫像
可以這么講,整個元王朝的皇位傳承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而這個混亂的根源正式那個一手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和立儲制度的元世祖忽必烈!也是他一手毀掉了這一切。如果他當初就冊立真金的嫡長子甘麻剌為皇太孫或者直接傳位給甘麻剌,或許也就沒有后來的那些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