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居然讓很多平時忙碌不堪的上班族,無意中實現了“一次在家躺個夠”的夢想,但伴隨而來的,還有日漸圓潤的小肚子和老母親的嫌棄。
此外,在家吃了躺,躺了吃的朋友,有沒有感覺漸漸漸漸地,連上大號的次數都變少了?不想復工之時,變得判(胖)若兩人、大腹便便的,一定要試試揉腹!
腹者,生之本,故為百病之根。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在唐代,藥王孫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清代醫家陳飛霞在陳述腹部與長壽的關系中也有這樣的陳述:“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壽”。
揉腹保健發展至今,現代醫學也普遍認為,揉腹可使胃腸及腹部的肌肉強??;可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能充分地消化、吸收,使整個身體強壯、健康。
首先,揉腹保健法操作簡單,人人可以做,隨時都能做:
有按摩器材的,可以借助按摩器材來進行,沒有的可以徒手按揉;可以由其他人幫忙按摩,當然也可以自己操作;站著、坐著、臥著都可以進行;可以點按揉腹,也可以打圈揉腹.......
雖然操作不復雜,但好處非常多:
①消食通便;
②輔助調理胃??;
③瘦啤酒肚;
④調理脾虛;
⑤調理婦科問題等。
腹部這個地方,就像是我們人體的中轉站,對全身有著起承轉合的作用,將這個地方疏通,就能讓全身氣血通達。
為什么很多人腹部(肚臍一圈)摸起來總是硬硬的,一方面是腸道不通暢,宿便很多;另一方面,就是經絡堵塞。
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這些穴位能輔助調理很多內臟疾病,尤其是很多隱藏的、自己都不知道的疾病。
比方說,按摩上腹部的中脘穴,這是個調理消化系統疾病的穴位,如果揉腹揉到這一塊的話,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等情況有很大幫助;
中脘穴下方,還有個水分穴,這個穴位的深處就是小腸,它是用來調理腹瀉的一個穴位;
腹部中心的神闕穴,是一個腸胃保健的大穴,這個穴位比較特殊,我們一般用艾灸來調理。而揉腹,其實是以神闕穴為中心的一個疏通、保養過程;
神闕兩邊的天樞穴,也是個調理腸道問題的穴位,有平和胃部、理氣健脾的作用;
再下方的氣海穴和關元穴,對調理婦科疾病、腎虛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一些畏寒怕冷、精氣神比較差的人,效果顯著;
此外,揉腹還能疏肝解郁、調理脾胃,可緩解肝區隱痛、腹脹不適的癥狀。
揉腹時,按揉到這些穴位,無形中使一些隱藏的疾患都慢慢好轉了,比如一些人,總感覺心情難以豁達,悶悶的,肝氣郁結,找不到原因,也不知道從何調理,但堅持揉腹之后,慢慢地感覺不僅脾胃變好了、腸道通暢了,甚至心情也明朗起來。
所以,揉腹養生法也驗證了“腹部軟如綿,百病不來纏”之說,將腹部揉通暢、揉軟,自然身體輕松,疾病難纏。
經常揉腹保健的人都知道,揉腹聽起來很簡單,其實還是稍微有點講究的,比如順時針揉腹和逆時針揉腹適用的情況就不一樣。
中醫在調理疾病上的大方向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按摩保健也不例外,即實證時應該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瀉;而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補。
為什么呢?
因為在西醫解剖學中人體腹部右側是升結腸,左邊是降結腸,因此順時針方向按摩是依照排泄的流向,幫助腸蠕動,有利于排泄,從而可以調理便秘。反之,逆時針按摩,可以幫助調理腹瀉。
總結來說:
順時針揉肚子,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有通便作用;
逆時針揉肚子,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有止瀉作用。
那么,既不便秘也不腹瀉的正常人,該如何做?
①打圈按摩
沒有病癥的普通人,可以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
先用左手掌按住腹部,右掌疊于左手上,按順時針方向繞肚臍揉腹10分鐘左右;再用右手掌上疊左手,逆時針方向揉10分鐘左右。
(家里有按摩器的最好,效果更明顯,也不會太累)
注意:仰臥平躺為佳;按腹時適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適為佳。
②點按
也可以繞腹部一圈,進行局部點按、按揉,按摩15分鐘左右,力度適中,但不要過于輕柔,以免效果不佳。
晨起和睡前是比較好的兩個揉腹時間段。
注意事項
①不要在過饑或過飽的情況下進行;
②剛做完手術、月經期間的婦女、孕婦以及腹部突然劇烈疼痛的人,不適宜按摩腹部;
③腹內有腫瘤或胃腸穿孔、內臟出血、闌尾炎或腹膜炎等急腹癥時,禁止揉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