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是我國繪畫中最常見的題材。竹在傳統文化中始終是一個被歌詠不盡的藝術主題,它偉岸高拔、清尚堅韌、虛心自持,故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鐘愛。想要畫好墨竹?快和書公子一起熟練這些口訣吧!
畫干
畫墨竹,先立竿。使中鋒,如寫篆。中間提,兩頭按。節節出,斷中連。兩節處,留節眼。中漸長,根梢短。只彎節,不彎竿。逆鋒上,勢沖天。兩竹立,分濃淡。三竿竹,交擦安。勿對節,莫排竿。忌均長,忌勻短。間粗細,不成竿。似鼓架,最難看。
畫節
竿立定,墨半干。以隸法,把節點。醮濃墨,寫弧線。兩頭重,當中彎。勿太直,直則板。勿太彎,彎則軟。忌節大,似套環。忌節小,似勒線。
畫枝
點完節,把枝添。似草書,勢連綿。行筆疾,運筆端。中鋒枝,勁且圓。拖筆枝,更挺健。墨色潤,不宜干。比竿濃,比葉淡。葉著枝,枝著竿。葉少仰,葉多彎。老枝瘦,新枝圓。內畫出,名併跳,枝梢尖。外畫入,叫垛疊,枝梢圓。
畫葉
墨竹葉,最為難。墨宜飽,勿滯粘。近者濃,遠則淡。運指力,腕臂懸。下筆快,莫遲緩。起筆圓,收筆尖。用力處,葉中間。用中鋒,葉渾厚。用側鋒,葉勁險。忌柳長,忌桃短。一葉仰,如彎月。二葉仰,魚尾般。三葉仰,如飛雁。相交錯,成一片。畫偃葉,三筆個。四筆分,五筆破。疏不空,密不亂。兩片葉,勿并聯。三四葉,忌井川。多種竹,四時觀。
風竹
畫風竹,貴勢動。微風吹,涼意生。竿輕搖,枝葉動。狂來風,葉翻舞。枝竿傾,葉枝攏。枝葉間,似有聲。動不亂,層次清。
晴竹
凡畫竹,多為晴。畫偃葉,要生動。竿明朗,葉清凈。畫仰葉,意向上。筆半干,墨半濃。枝竿直,葉舒挺。結頂處,大葉封。
雨竹
雨中竹,別有趣。枝竿斜,葉低垂。飽醮墨,多醮水。淋漓處,見雄厚。大雨注,風必隨。竿交互,葉亂飛。
雪竹
雪中竹,姿態寒。將熟宣,揉作團。成折皺,再鋪展。墨要濃,筆要干。葉下壓,空頂端。大竿斜,空上邊。枝葉破,竿不全。以淡墨,染空間。雪空出,白團團。雪正飛,將粉彈。
畫竹先立竿,一竿之出基本決定了畫面的布局,粗竿多用淡墨,用筆要挺撥,一竿直上干凈利落,不可呆滯停頓。先出主竿控制好畫面,再用稍微濃點的墨畫出分枝,小枝能決定竹葉的位置,雖然很多小枝稍最后蓋都被竹葉所覆蓋,但是出小枝也不能馬虎。竹葉的表現多以“個”“介”字為基礎,運用這個程式不能過分刻板,既要有排列,也要有長短變化進行打破,這樣一組葉子才能生動。
一、寫竿法:
墨竹寫竿,要選較硬的蘭竹筆為宜。運筆要有起、行、收的過程。行筆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中鋒行筆,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后長,節節相承,筆意貫通,至稍漸短漸細。
畫兩竿竹或兩竿以上時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節要錯開;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于一點;三是一般情況下畫竹要求彎節不彎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則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現出竹竿的彈性;四是多竿竹時要注意濃淡虛實的變化。
二、寫節法:
畫節法古人分類歸結起來,不外乎“上彎型”與“下彎型”兩類,亦古人所講八字法與乙字法。作者在畫2米以上高度的竹竿時多在竹竿頂部用上彎法,底部用下彎法,以符合透視規律。
中國畫重在筆墨氣韻,特別是小幅畫于透視并不深究,故一幅畫中常只用一種畫法,以使畫面統一。節與節之間要有大小、詳略之變化,不可面面俱到、雷同呆板。竹節用墨濃于竹竿。
三、寫枝法:
一般情況下,竿離地五節始生枝,竹枝為互生,畫時須注意出枝的長度、方向。畫枝要挺拔勁健,行筆要快,筆意連綿。枝上又生小枝,自內向外畫的小枝,古人名之“迸跳”;自外向內畫的小枝,古人名之“垛疊”。畫時要兼而有之。竹節生枝不必節節出之,根據畫面章法可省略。
四、寫葉法:
寫葉以中鋒為主,中側互用,要有起、行、收的過程。起筆宜輕,行筆爽利,實按虛出,不可稍有遲滯。古人總結寫葉法不少,人字、個字、介字、分字的組合重疊以及魚尾、驚鴉、落雁等,雖分類繁多,但都以個字為基礎。
寫葉要有大小、長短、肥瘦、正側、俯仰、濃淡等變化。老葉、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葉、嫩葉多上揚,用筆宜濕;正葉宜畫寬,側葉宜畫窄,前葉宜濃,后葉宜淡。
天氣不同,葉的姿態亦不同。晴天之葉勁拔爽利,四面生發;風起之時則臨風飄舉,因風取勢;下雨時虛心低首,蒼翠欲滴;雪壓時則擁雪搖曳,欲揚先抑。
寫葉之最要緊處在疏密變化,古人總結為“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畫者要多到竹叢前觀察,特別是逆光時觀察,最易體會竹葉的疏密變化。
寫葉常見弊病有:交叉如“義”、如“井”、如手掌等。畫葉不可太寬,太寬則如桃;不可太細,太細則如柳。
五、寫筍法:
竹筍用筆要按籜片的結構,側鋒用筆,一左一右,交互寫下來。所有竹筍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筍中有節,節外有竹籜包著。由于竹子種類不同,其竹筍外部形狀也各有不同。
六、畫竹實例(斗方綠竹)
1、用花青與藤黃調出綠色,用大筆先蘸綠色,筆尖蘸濃墨,側鋒畫出粗竿,順勢中鋒畫出細竿。
2、換較小筆畫枝,墨色要比竿稍濃。
3、先濃后淡畫出葉子,要注意枝葉的S形構圖。
4、再用大筆先蘸綠色,筆尖蘸濃墨,側鋒由上而下畫出竹筍。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后調整后落款蓋章,作品完成。
七、畫竹實例(豎幅風竹)
1、用狼毫筆由下而上畫出底部前面的小風枝。用筆宜稍快,筆意相連,不可遲滯。
2、順勢畫出后面枝干。風竹的竿要稍有點彎度以顯其彈性,但不可過。
3、涮干凈筆后,蘸適量清水,再蘸淡墨,筆尖飽蘸濃墨,盡量使筆上墨色由下至上為濃、淡、清,快速寫風竹葉,直到一筆顏色全部用完再畫下一筆。葉子墨色會出現自然的濃淡干濕變化。
4、畫出逆風葉,逆風葉不可過多,但不可無,以求畫面豐富。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后調整后落款蓋章,作品完成。
八、畫竹實例(豎幅晴竹)
1、用狼毫筆由下而上畫出主竿,由粗及細,至稍漸短,注意小枝之間的呼應。
2、用淡墨畫出左邊次竿,注意枝干間的開合、收放、虛實、疏密關系處理。
3、按竹枝結構順竹枝走勢畫出竹葉。畫葉宜先濃后淡,注意分組以及各組間大小、濃淡、虛實、疏密的變化。
4、用大筆側鋒畫石。石可在竹前,可在竹后,以畫面效果決定。
5、整體觀察畫面,做最后調整后落款蓋章,作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