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很多人都對化驗單上血脂指標異常敏感。但面對密密麻麻的數值,一些人有心無力。
數據顯示,我國1/3成年人血脂異常,大部分人對高血脂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夠。
特邀權威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上的重要指標。
受訪專家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區防治部主任 王增武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內科主任 余再
我國1/3成年人血脂異常
中國高血壓調查研究組2019年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我國35歲以上人群中,血脂異常患病率達34.7%。
本次研究在分析了2012~2015年我國東、中、西部不同地區,共計近3萬名35歲以上人群的數據后發現:
居民最常見的血脂異常類型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占19.2%;其次是高甘油三酯血癥,占14.1%;有7.5%的居民總膽固醇水平偏高;6%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
此外,有高血壓的人中,41.3%存在高脂血癥,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異常的比例高達53.1%,但這兩類患者對血脂異常的治療率分別僅為13%和16.4%。
化驗單4個指標里這項最關鍵
血脂異常與否,主要看四項指標: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不同的醫院正常參考范圍有輕微的差別,大都按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血脂異常參考標準,可以據此測定一下。
最危險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在四項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無其他風險因素人群,最好控制在0~3.4毫摩爾/升。
與心血管病風險呈負相關: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0.96~1.15毫摩爾/升、女性為0.90~1.55毫摩爾/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也是評估風險大小的重要因素,兩者的差值越大,風險越大。
最易受飲食影響的指標:甘油三酯
正常人的甘油三酯為0.56~1.7毫摩爾/升。
只要飲食中攝入的脂肪多一點,甘油三酯水平就會升高;反之,降低高脂食物攝入,偏素飲食,該數值就會下降。
血脂“正常”不代表健康
別高興得太早,就算你的指標在“正常范圍”內,也未必代表健康,需要因人而異。
一要看年齡,年紀越大,血脂異常風險越高。
二要看高危因素,如果已經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或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低密度脂蛋白要低于1.8毫摩爾/升。
當然,血脂也不是越低越好。
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高危因素的人,血脂低容易營養不良,出現頭暈、疲勞、臉色蒼白等癥狀,繼而引發慢性疾病,對人體威脅也很大。
積極地調整血脂:
調整血脂的首選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科學膳食和增加運動。
科學膳食不等于不吃脂類食物,而是要根據個人日常消耗的多少“量出為入”,同時保證飲食種類多樣性。
總體原則是: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等;
有助降脂的食物如豆制品等,可適當增量;
增加果蔬的攝入量和攝入種類;
烹調時多蒸煮燉,少煎炸。
5種情況需服降脂藥
并不是所有血脂超標,都能通過節制飲食和運動鍛煉來控制。以下幾種情況中,只有規律服用降脂藥才能將血脂降下來。
1 節制飲食、中等強度運動3個月~6個月,血脂仍高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血脂中最重要的指標。
節制飲食和運動鍛煉只能使血脂降低5%~10%,而降脂藥能使血脂降低30%~50%。
血脂輕微升高的人可以通過節食和鍛煉控制血脂,但血脂明顯升高的人只能通過藥物來降脂。
2 血脂顯著升高的中青年人(LDL-C大于3.4毫摩爾/升)
普通人50歲以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很小。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由于基因缺陷血脂顯著升高,患冠心病的年齡明顯提前。
因此,血脂顯著升高的人即使年紀不大也需要服用降脂藥減少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3 血脂偏高的高血壓患者(LDL-C大于2.6毫摩爾/升)
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血管內膜的完整性被破壞。高血壓患者更應重視血脂。
4 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即使血脂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狹窄程度還是會不斷加重。
降脂藥可以有效延緩血管狹窄的進展,還可以穩定動脈硬化斑塊,降低心肌梗死的風險。
做了支架的患者更要堅持服降脂藥,可減少支架內再狹窄。
5 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血管老化得特別快。
糖尿病被公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極高危人群,因此即使血脂不高也必須服降脂藥。
本期編輯:劉云瑽 本文作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