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之前,我是個典型的“乖乖女”,天性里的敏感和溫順讓我安于做老師的“好學生”和爸媽的“乖女兒”。我努力學習,在天真爛漫的年紀里也并未太多玩耍。應試教育的體制讓我下意識地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我應該有的樣子,我理所當然地活在父母與老師的期望之下。
12歲小學畢業那年,出于先天原因,我患了闌尾炎,不得不做手術。手術后,我順利出院。沒過多久,我第一次有了抑郁的體驗:初中開學第一周,我感到緊張,同時嚴重失眠,面對初中的新環境,我措手不及,內心非常恐懼。好在媽媽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陪伴我共同走過了那幾天。之后我的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重新找回了努力學習并取得優異成績的快感。
15歲那年的春天,臨近學期期中考試,抑郁的感覺再次來襲。這一次,我覺得它揮之不去。在徹夜失眠一周后,因為媽媽一句惡狠狠的指責,我第一次有了輕生的念頭。幸運的是,我身在北京,醫療資源豐富,爸媽及時帶我就醫,某綜合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給我確診為抑郁癥。
于是,我開始服藥。藥物起效很快,服藥一兩周后,我的情緒恢復正常,重返校園。可是,由于藥物副作用,我的視力受到影響。當時我對抑郁癥知之甚少,沒有聽從醫生的囑托,自行停了藥。
余下的初中生活里,我還是經常熬夜學習,又有過類似抑郁的感覺,但也許是因為年紀還小、生命力相對旺盛,也許是因為迫于體育中考的壓力加大了體育鍛煉的強度,一直到初中畢業,我沒有再度受到抑郁的影響。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北京市重點高中。
進入高中后的第一年(17歲),我的病情有了新變化:學業壓力增加令我再次失眠、注意力無法集中;加上那一年爸爸生了一場大病,對我的精神造成一定打擊。在爸爸朋友的介紹下,我終于來到北京市某精神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服藥后不久,我出現了“精力旺盛、睡眠需求減少”,同時”性格由原先的內向轉為開朗外向”的大幅度轉變,連部分細心的老師和同學都發現了我的變化,不過他們不明因由,只覺得我很“可愛”。醫生說我這是“躁狂”的表現,正式將我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在醫生的指導下,我立刻停用了抗抑郁藥,開始服用情感穩定劑。我的情緒隨之逐漸平穩。
2008年高三入學前,由于急劇增加的課業壓力,我又一次抑郁,嚴重失眠,注意力無法集中,還出現了手腳麻木的軀體化癥狀。無奈,父母為我作出了休學半年的決定。
在休學的日子里,父母給予了我最深切的愛與陪伴:爸爸陪我去看08年北京殘奧會,去看鳥巢附近絢麗的花壇;媽媽知道我喜愛繪畫,寒假期間特意給我報了一個素描班。我每天都步伐輕快地去上課,仿佛找回了原來那個聰明快樂的自己。此外,老師和同學也都讓我體會到久違的溫暖。在我回學校辦理休學手續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兼教學處主任更是親切地告訴我:“學校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由于下一屆高考更換了新版教材,我不得不在休學半年后就重新復學。想到要迎接半年之后的高考,我鼓起勇氣踏進了新班的教室。新同學們開朗活潑,用他們的朝氣感染了我,很快,我又變回了那個成績出色的小香。
無奈好景不長,在升入新高三的時候,嚴重的失眠又一次襲來。
這一次,我采用了中醫針灸的療法。在堅持服用抗抑郁藥和情感穩定劑的前提下,經媽媽朋友介紹,我每天放學后都到一位民間老中醫家中進行針灸治療。這位大夫的用心治療逐步取得效果,我的失眠漸漸痊愈,精神狀態也一直很好。臨高考前,甚至比周圍的健康同學具備更平穩的心理素質,如愿考入北京一所理想的大學。
誰知,喜悅的心情沒持續多久,隨著大學生活的展開,我的情緒問題最為嚴重的時光竟然隨之開啟。細細想來,原因如下:
首先,客觀的原因,大學沒有了中考、高考那樣明確的升學目標和要求,學習的方式也由小學、中學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老師只扮演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我一時無法適應;其次,我自身的主觀原因,或許多多少少因著長久的病痛,我仿佛有了不再刻苦學習、對自己放松要求的正當理由,我不再像中學時代那樣刻苦學習,把學習作為生活的唯一重心。與此同時,我暗戀上一位學長,暗戀的辛苦令我時常情緒低落。
誘因則是,當時有一個舍友習慣熬夜,經常敲電腦到凌晨,影響我的睡眠。最終我因為連續睡眠質量下降,抑郁癥又一次復發。
好在家住北京,為了保證較好的睡眠,不受舍友影響,我不再住宿舍,而是每天回家休息,第二天再去上課。情況又慢慢好起來。
可惜剛好轉沒多久,由于中途換了一個大夫,給我頻繁換藥,大三那年冬天抑郁癥嚴重爆發,以至無法正常上學。這一次,我實在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不想再成為爸媽的負擔,絕望中服用了過量的安眠藥。幸好被父母及時送到醫院。蘇醒過來后,北京某精神專科醫院的醫生堅決地說服父母讓我住院治療。
剛開始我著實有點被醫院里的情景嚇到,因為病人們的精神狀態不盡相同,護士也不得不采取一些強制措施管理大發脾氣的病人。可就是這樣的環境,反而激起了我重新活下去,繼續與抑郁的病魔抗爭的勇氣和動力。
我每天異常規律地作息,認真地對待每一分鐘,好好吃飯,好好鍛煉身體,積極參加到每一項可以使我盡快康復的體育活動當中。我強迫自己每餐飯后都在病房的樓道里散步半小時以上,閑下來就看看英語雜志,還跟著一個就讀于人大法語系的病友學起法語。
在和同齡病友的相處中,我無時無刻不在向她們傳遞著正能量,我鼓勵她們不要放棄,要堅持,爭取盡快出院。每到家屬探視的日期,我會穿戴整齊,以最佳狀態迎接爸媽,讓他們放心,耐心等待我出院的日子。
出院后,2014年初,我再次忍痛作出了休學一年的決定,開始了漫長的休假。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一年里我認識了男朋友——就在今年他剛剛成為我的愛人。
一年后重新復學,雖然每個月情緒都會波動(我的情緒波動通常集中在月經周期前后),但我胸中總有一股力量,告訴我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完成大學學業。
最終,我不僅如愿完成了大學學業,畢業論文更被學校評為校級“優秀論文”。這期間,我的愛人一直陪伴著我,一邊耳聞目睹我發病的種種癥狀,一邊堅定地表示“一生都會陪伴身邊”。雖然他接觸抑郁癥這一疾病的時間要晚于我的父母,但他始終讓我感到一個男子漢身上真正的責任與擔當。
從去年畢業至今,我嘗試了幾份工作,卻都因身體原因未能堅持下來。不過,在抗郁的道路上,我始終沒有放棄。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愛人,他們努力為我創造了盡量寬松的休養條件。
我學到的
a. 針對病因嘗試點滴改變
現在,雖然我的身心還未恢復到可以求職的穩定狀態,但我確實在漫漫的養生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行走著。抑郁已伴隨我走過整整十二年,總結起來,我覺得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有以下幾種:
①先天不足導致身體神經系統不如常人。
②闌尾炎手術導致氣血進一步虧虛而未能及時補足。
③學生時代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學習,經常凌晨以后才上床睡覺。
④性格與心理因素:沒在剛發病時就采用心理治療,忽視了很多心理方面、成長環境方面、家庭教養方式方面的原因。性格上過于追求完美。
我想,每位抑郁患者的患病原因都不盡相同,但在千差萬別的因素之中,也會有許多共同點,比如:生活作息不規律;先天或者后天工作學習過度透支身體帶來的精力損耗、氣血虧虛;以及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認知習慣。
針對這些原因,當我們沉浸在抑郁狀態中難以自拔的時候,也應該嘗試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起病的過程,然后一點一點做出改變。
b. 發作期及時治療
在抑郁的發作期,要勇敢地到專科醫院求助西醫,在咨詢醫生后,必要時服用一些改善情緒的藥物。需要明確的是:藥物并非無法拋卻,它只是在急性期幫助我們恢復狀態的輔助工具。
服藥后,更重要的,要設法改變過去容易引發抑郁的不良生活習慣,嘗試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同時培養一種自己喜歡且容易堅持的運動:散步(長走)、跑步、打球、瑜伽、太極拳……規律的作息和鍛煉習慣是恢復的關鍵,更是有益一生的健康生活習慣。
c. 心理因素不容忽視
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如果沒有條件定期問診心理醫生,也可以通過閱讀經典的心理學書籍解開自己內心的困惑,逐漸建立積極健康的認知習慣。
在這里,向大家推薦幾本令我受益良多的相關書籍,希望有所幫助:
①《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美]斯科特·派克。
②《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作者:[美]戴維·伯恩斯。
③《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
④《一個人不要怕》,作者:素黑。
d. 中醫調理補益氣血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就我個人的治療經驗看,中醫對于抑郁的療效雖不如西醫見效快,但是對于人整體的氣機調理、補益氣血大有裨益,可幫助病人強身健體。
e. 勇于向家人朋友求助
除了求助專業醫生外,抑郁患者更要勇敢地求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從我的個人經歷看,父母、閨蜜,包括后來的愛人,他們為我建立起了強大的支持系統,在我漫長的求醫過程中給予了我非常可貴而溫暖的愛與陪伴。抑郁癥是身心雙重疾病,不得不說,家人朋友給予患者的心理安慰非常重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最后,我想告訴許許多多和我一樣正在經歷抑郁的朋友們:當你感覺到頭頂這朵情緒的“小烏云”,不要害怕,把它看作生命賜予你的禮物,只要相信自己,持續努力,你一定能夠迎來烏云過后的旭日和彩虹。絕望鍛煉了我,現在,我愿把這份力量傳遞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