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詩詞輯錄
絕
句
端午節
作者/廖志斌
競渡龍舟若玉梭,浪花織起萬層波。
有情最是拋江粽,猶似詩文祭汨羅。
端午偶成
作者/鳴山栗子
端午艾風延習俗,屈原愛國把名揚。
八方粽子成商品,四處龍舟鬧故鄉。
端午隨感
作者/鄭樂群
竹葉輕纏角黍香,荷包艾草御瘟殤。
端陽遙唱忠魂曲,除疫創新奔小康。
端午感懷
作者/山風(貴州興仁)
但求盛世永平祥,華夏笙歌響四方。
天問無須誰作答,龍舟競技頌安康。
端午龍舟賽
作者/朱德興(上海)
一水橫流卷熱濤,龍舟競劃展英豪。
力拼第一激情喚,圓夢心聲沖九霄。
端午祭屈原
作者/王良民
端午臨觴感慨頻,幽襟對此合傷神。
忠貞難得同心粽,怕做紅塵富貴人。
端午洞庭湖
作者/王教平
懸崖橫亙列烏云,一片汪洋起浪群。
猜是煙波愁舊事,濤聲如泣遠悲聞。
端午踏青
作者/悄音
浪涌云天霧籠山,青叢陌野碧連天。
馨香醉我尋蒿草,盈露濯塵賦錦箋。
端午題自畫圖
作者/柳絮
一紙涂鴉端午時,粽香蛋味似飄溢。
金丸五月佐茶斟,祝福紅花當逢吉。
端午感懷
作者/曲遠強
粽子甜甜卻感傷,離騷二字入心房。
汨羅一躍千秋恨,屈子忠魂萬古芳。
端午節悼屈原
作者/單福杰
一曲離騷萬古芳,悲情壯舉汨羅江。
又逢端午哀屈子,天問著奇賦九章。
兒時端午
作者/劉維和
五月端午年年過,兒時記憶最深刻。
天還未亮去踏青,采艾人己滿山坡。
艾草
作者/張萬利
山川陰暗艾蒿香,端午清晨青草芳。
拾取湯足驅疫病,去寒還暖理療強。
端午節
作者/子之燕居
黃梅時節家家雨,端午到來粽粽香。
千載相傳成民俗,鄉人誰知汨羅江?
荷包賦
作者/潘進釗(哈爾濱)
荷包淡雅漾芬芳,精致美觀助健康。
妻子脖間懸兩個,笑顏難掩躍心房。
屈原
作者/項冰(安徽宿松)
千古長聞粽子香,年年為爾過端陽。
汨羅有意應消恨,只見離騷無楚王。
粽子
作者/項冰(安徽宿松)
五月瀟湘竹葉清,裹纏豆米楚風成。
不同糕點爭佳色,此味原為屈子生。
端午吟
作者/馬乾有(樂平)
一部離騷故事多,忠臣傲骨烈悲歌。
鴻圖報國丹心照,絕唱千秋赴汨羅。
端午感吟
作者/馬乾有(樂平)
五月端陽喜慶歡,詩人潑墨賦新篇。
頌揚偉烈賢良跡,唯把離騷萬古傳。
端午話疫情
作者/大石(山西)
庚年端午語千言,汨水飛舟祭屈原。
堪笑艾蒲香氣渺,怎清危冠掃新冤?
端午祭屈原
作者/大石(山西)
醒世九章天問卷,忠魂蒙難淚潸潸。
投江殉國驚沉宇,不朽離騷更燦斕。
遙祭
作者/趙永衡
離騷讀罷漫沉吟,優質洋河獨自斟。
遙祭屈平冤死日,每逢重五淚沾襟。
慰忠魂
作者/趙永衡
臨鏡蒼蒼布滿頭,當年朝氣莫回眸。
頻端玉盞雄黃酒,以慰忠魂一世愁。
端午即興
作者/陳顯濱
之一
街邊叫賣粽香濃,檐下垂枝艾葉青。
不比往年人見少,幾多五彩腕端繩。
之二
行人何故步匆匆,直取艾蒿掛院庭。
企盼平安非小事,渾身披彩日頭晴。
之三
心無愧疚一身輕,詩有傳承兩代情。
形似絕非神似好,筆端習作未曾停。
之四
長街不見鬧哄哄,徹夜喧囂已叫停。
月色祥和堪入夢,今朝漫步踏從容。
之五
可期淡雅過人生,莫入江湖鬧不停。
短暫瞬間荒廢了,回眸歲月已虛空。
之六
未知天氣傘收型,不問何時雨落聲。
但見晨曦堪灑墨,云河此刻似無情。
之七
薄皮蛋價未飆升,昔日威風已遁形。
回想硬殼無軟弱,今朝不用斷輸贏。
端午偶成
作者/王玉孚(吉林)
無心讀楚辭,有酒過端午。
莫作獨醒人,浮生獨自苦。
端午記事
作者/王教平
敲門入夜驚,問答兩三聲。
隔壁送香粽,余溫還帶情。
雄黃酒
作者/小城故事
守節水中央,遺風起楚湘。
雄黃今古酒,免疫是良方。
律
詩
端午
作者/劉祝金
巷陌雞鳴曉,隨童向北皋。
徑幽聞鳥唱,林僻遠塵囂。
掬露滋苔蘚,尋香剪艾蒿。
身疲興猶勁,聯袂詠離騷。
端午隨想
作者/張萬利
灑淚祭屈子,香粽汨水拋。
真心悼楚相,實意念賢嬌。
舟鼓興國夢,晨蒿掛彩條。
海濤翻浪涌,華夏敬英豪。
次韻蘇軾《競渡》端午節抒懷
作者/黃保權
湘江蕩蕩屈原謳,楚俗綿綿禹甸流。
笳鼓聲聲天地動,旗幡點點圣賢游。
千街喜笑太平至,萬戶歡欣祥瑞收。
濯足星湖青嶂遠,放歌廬阜白云悠。
庚子端午節二十四小時值班有句
作者/林杞權
躬耕一世甲西田,紅染家山近百年。
自是新篇旗照日,今逢端午鼓喧天。
民心最向和風里,農事常于好雨前。
大眾安康為己任,鄉村振興志圖堅。
端午次日晨練所見
作者/王麗娟
一段林蔭吸眾睛,鳥族會議選松廳。
藍空掠影多朋入,隱葉飛歌數曲迎。
擇樹良禽匹網絡,群嬌天籟賽精英。
回眸四顧心怡悅,柳舞長絲水潤空。
端午次日偶得
作者/安寧(開封)
悟透玄機口自喑,醍醐灌頂汗淋淋。
抽身事外聽風雨,俯首書中識古今。
何以鯨吞西鳳酒,聊憑詩慰故人心。
慧根一種靈光護,本性天然毒不侵。
端午次日偶得之二
作者/安寧(開封)
閑書有味讀三余,清淺池塘接水渠。
幾首新詩常自得,一方凈土好安居。
醉中驚現容顏老,醒后漸知名利虛。
半世匆匆何感悟,授魚莫若授之漁。
庚子端午
作者/葉華卿(安徽宿松)
詩澆端午乃青霞,梅雨呻吟泣白花。
戶掛艾鞭如咒語,門懸蒲劍勝袈裟。
鄉村暮灑雄黃酒,都市朝烹普洱茶。
無有龍舟驚楚杰,誰拋角黍到敖家。
端午節賞荷
作者/葉華卿(安徽宿松)
鳳尾林邊風滿塘,蕭郎粉黛沐芬芳。
羅裙起舞邀蓮步,俏面飛云惹眼忙。
借得芙蓉三五朵,描成字畫百千張。
亭臺倩影廊橋葉,夜半相隨到夢鄉。
五月端午思故鄉
作者/劉維和
粽子飄香粽線長,五月端午思故鄉。
清早上山去踏青,采回艾蒿一籮筐。
家家門頭掛樹葉,彩色葫蘆兆吉祥。
親朋好友喜相聚,對酌醺然話端陽。
艾蒿
作者/劉維和
五月初五是端陽,踏青采艾幾籮筐。
掛在門頭驅蚊蠅,泡在水里袪寒涼。
剪短曬干家中貯。清香四溢滿庭芳。
艾蒿雖小作用大,冬暖夏涼保安康。
端午讀屈原《離騷》
作者/金永波
離騷一部韻悠悠,蕩氣回腸萬古流。
屈子丹心昭日月,靈均碧血染春秋。
只緣宮闕椒蘭少,更憾朝廷艾草稠。
東去汨羅端午祭,忠魂勵我壯神州。
端午悼屈原
作者/金永波
榴紅五月端陽節,荷綠翻風瑤碧潺。
魚腹長憐埋恨日,蛾眉豈有立身間。
黃梅雨滴直臣淚,白浪濤輝忠烈顏。
哀悼貞魂香粽奉,離騷千古壯人寰。
端午吊屈原
作者/金永波
含悲屈子向江洶,天下楚人哀不容。
艾草諑言折駿驥,蘭花徒諫卻蛟龍。
波濤不泯生前志,歲月而追逝后蹤。
萬里汨羅東去水,潮流千古映青峰。
詞
曲
搗練子·端午
作者/林康略
吃粽子,賽龍舟,紀念靈均為國憂。社稷民生為最大,楚辭天問唱千秋。
搗練子·端午情結
作者/金夜(蘭州)
銘史冊,越千年,熠熠楚辭造峰顛。粽子龍舟傳亙古,緬懷永駐唱新天。
采桑子·端午抒懷
作者/藍人龍
端陽艾葉門前掛,粽祭忠良。屈子先嘗。祝愿神靈永譽揚。
九歌天問靈均著,真理名章。大志心房。可嘆羅江起國殤。
西江月·話端午
作者/楊瑞奇
夏至薰風熱燥,輪回節序飄搖。當年端午祭昭昭,今日羅江集廟。
只怨懷王昏傲,讒言聽信叨叨。忠心何必美言調,屈子靈魂光曜。
水調歌頭·悼屈原
作者/南京老樹
五月初五祭,淚灑汨羅江。萬秋騷客,九歌千古美名揚。牽夢落魂尋道,借酒吟詩無路,夢醒更牽腸。離騷迷惶透,天問有誰商?
端午粽,屈原送,淚水長。心誠叩拜,艾草環佩敬忠良。今日賦詩悼祭,此景不堪回望,江水碧清涼。山斷云煙霧,夜月照空梁。
水龍吟·端陽賦屈原
作者/東風第一序
神州同慶傳承節,旗幟輕揚靈妙。連江堤上,乘時擂鼓,眾多嘩笑。揚楫龍舟,隊形排列,靜聽吹哨。乍望極沖騰,爭先競渡,依前后、頻夸耀。
民俗門懸艾草。飲雄黃,糯團纏絞。惜名稱賞,文賢屈子,精深癖好。橘頌楚辭,九歌天問,國魂師表。念山河破碎,投身汨水,有卿憑吊。
驀山溪·端午
作者/劉純斌
黃梅初佇,雨霽逢端午。角黍艾蒲香,飲雄黃,嬉童樂舞。健男娟女,激浪競龍舟,擂畫鼓,調錦譜,敲韻懷先古。
而今思汝,重讀離騷句。把酒祭愚忠,憑天問、黎民疾苦。富邦強國,奸佞盡根除。擒社鼠,固金甌,浩氣凌寰宇。
促拍滿路花·端午抒懷
作者/劉純斌
梅雨初停歇,正遇端陽節。門前蒲艾掛、彩絲結。萬人競龍舟,同頌招魂闋,祭吊情懷烈。把酒慰英魂,揮淚愁心悲切。
緬圣哲、奇冤難雪。怨恨憑誰說?嘆英才、坎坷多磨折。問天祭忠良,報國呼豪杰,救世傾心血。敬仰賢能,筑遠夢、奔馳天闕。
投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并附300字以內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張。可以在本臺“查看歷史消息”中閱讀往期文章,對簡介和照片的格式進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