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思維系列(83):家丑不可外揚是窮人思維,富人實事求是
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古語、俗語,有些是精髓,是有大道理的,但有些根本就是文化糟粕。比如近日被某媒體炒熱的“家丑不可外揚”,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是很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思維方式。而富人講究實事求是,講究利用規(guī)則尋求最大利益,不會因為害怕爆丑而不敢采取宣揚方式。
那些信仰“家丑不可外揚”的人們,難道你們不知道還有一個成語叫——“大義滅親”?還有個成語叫“諱疾忌醫(yī)”?“因為是家丑,就不愿意外揚,但要是自己得了病,是不是為了不讓外人知道,就不去看醫(yī)生了?
“家丑不可外揚”的反面不是“有了家丑就外揚”,而是實事求是,自己有錯了,就改正;自己的家庭成員犯錯了,也要改正。為了改正錯誤,可能會外揚,也可能不用外揚,但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某離婚可以在微博宣布,也可以不在微博宣布,這是人家的自由。這也不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王某此舉能否起到改錯的效用——讓卑鄙者的卑鄙暴露于天下,難道不是很好嗎?筆者覺得,此舉絕對屬于實事求是的做法。如果依照傳統(tǒng)“家丑不可外揚”的思維,說不定王某遭受的損失就更大,這種合理止損的方式,竟然被某些媒體說成炒作家丑,真是人心叵測,鳥大了啥林子都有!
因為是家丑,就不可外揚,說到底還是“面子”問題。所謂面子,其中多半(個人估計80%)是虛榮,是你不想讓人家看笑話,是你想讓人家錯以為你過得比較好。自己過得好就是好,過得不好就是不好,為什么要掙個所謂的“面子”,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有時候,面子值錢,但到了國破家亡的境地,面子值幾個錢?王某離婚,不是面子問題,是一方違反合同另一方追責(zé)的問題,結(jié)了婚就要守結(jié)婚的約,誰破了約就該受到懲罰。在個人追責(zé)無果的情況下,訴諸法律,公布于世,有什么不對?
所謂俗語,很多傳統(tǒng)文化或風(fēng)俗,其實都是古人用來解決當(dāng)時問題的方法集合,比如龍王廟求雨、出海前拜媽祖、考試前拜孔子。古人方法能否用于當(dāng)世?現(xiàn)在是否還存在古代之問題?窮人思維者,根本不去考慮這些,只迷信文化風(fēng)俗,遵章辦事。俗語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但俗話還說了,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但俗話又說,不撞南墻不回頭。那么,這么多互相矛盾的俗語,你到底該信哪個?
ps:古人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筆者希望這些文章能真正帶給讀者啟發(fā),希望大家能在中均資本這里學(xué)到有用的東西。希望跟筆者交流,可在下方評論,筆者將回復(fù)qq或微信等聯(lián)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