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學而》)父親辭世之后,我摩挲著他留下來的那些書,在那些豎版的書頁的天頭地腳,布滿了端麗工整的批注。當年媽媽揶揄說:“你爸爸沒去搞微雕真可惜,一千多度的大近視,還寫那么小的字。”而今,我把這些嚴謹到近乎節制的字跡,都看作是父親留下來的密碼。
父親名廉,字伯隅。記得他自解“隅”字二義:一是墻角方正,取義于《老子》第五十八章:“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二是獨自向隅的沉靜淵默,本是父親喜歡的姿態。
父親為我取名“丹”,字彤如。那種盈盈有光的樣子,我也是在他辭世多年之后才恍然悟出,或許這就是光而不耀的期許,遙遙地呼應了父親名字中的“方而不割”與“廉而不劌”。
我的小女兒問過:“我姥爺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竟然一時語塞,只能說:“你姥爺如果還在,會教你許多詩詞,陪你練毛筆字,如果姥爺腿腳還好,會帶你去很多的公園和博物館……他一定,一定非常非常愛你。”
明天是屬于父親的節日,祝天下所有父親節日快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