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寒門女孩在清華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上了微博熱搜:
女孩從自己的貧困出身,講到自己的努力,以及看到家鄉落后的現狀,立志用教育改變貧苦的愿望。
一句:“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
很多人紛紛站出來說:“這才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態度,飲水思源,心懷天下。”
寒門出貴子很難,而寒門出身的貴子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寒門更不容易。
女孩的名字叫做張薇,她出身甘肅鎮原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交通不便,資源有限。
張薇說,第一次參加物理競賽的時候,去的省城,她才知道貧富的差距。因為沒見過比賽儀器,當她終于找到一起開關的時候,比賽的時間已經結束了。
但是,正視因為這樣的貧富差距,讓張薇知道了堅持和努力的力量。
只有足夠的努力,才會讓自己有力量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
從落后的縣城,來到繁華之都,褪去以前的榮耀。面對全國頂級優秀的學生們,張薇說,自己力不從心,經常感覺自己基礎薄弱。
她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
她的微積分要比別人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也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甚至在體能上也比不上城市的孩子,仰臥起坐都只能拿20分,
這樣的挫折讓她也曾在深夜里,放聲大哭。
但她沒有放棄,她在日記里寫道: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咬著牙、含著淚,也要堅持到最后一刻!
幸好,生活從不會辜負任何努力的人。正是通過咬牙的堅持與努力,張薇仰臥起坐及格了,拿到了辯論賽的冠軍,競選班長也成功了,甚至還順利地拿到了學業優秀獎學金。
事實上,讓寒門學子成功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他們不向困難低頭的頑強不屈的可貴品質。
比起那些出身優越的人,出身一般的人,只有足夠努力,才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里那段讓所有人都熱血沸騰的的視頻,聯魯豫都看紅了眼眶,忍不住叫好。
劉媛媛,1991年,出生于河北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十二年寒窗苦讀,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就讀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
劉媛媛說,誰都想不到她在高中的時候是一個差等生,不寫作業,全年級兩百多人考一百八十多名的學生。
然后,突然有一天,她有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考北大。所有人都嘲笑她自不量力,異想天開,但是,她像個神經病一樣去努力。
高考的時候她還是沒有考上,但是她不服氣,四年之后,考研又考回了北大。
在關于寒門的演講視頻中,劉媛媛說:“那些勤奮努力,不屈服于命運的人,你就是給他一個路邊攤,他也能開成全國連鎖店。
所以,我們不能一失敗就埋怨出身,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的父母。
如果這個社會一共有10個位置,7個都因為不公開的手段被拿走了,那我就去爭取剩下的3個,只是需要更努力而已。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他們一出生就能憑借的東西就很多,而我們能憑的只有自己。”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努力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學習上,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
為什么一定要逼著孩子努力讀書,因為,優異的成績和拔尖的大學,仍舊是改變寒門唯一的途徑。
貧窮是原罪,是無可奈何,是人生的毒瘤,是大多數社會負能量的來源。
不要感謝貧窮,而是要正視貧窮,因為只有正視貧窮,才會讓你看清現實,知道努力的價值,知道怎樣腳踏實地用雙手去改變現狀。
所以,孩子,如果你出生寒門,請用雙手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吧,好好讀書,增加見識。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只要你有堅定的意識去改變自己,你也可以成為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