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寒門女孩在清華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被推上了微博熱搜。
視頻里,女孩從自己貧困的出身講到自己的努力,以及看到家鄉落后的現狀,立志用教育改變貧苦的愿望。
一句“我想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讓萬千網友敬佩起這個女孩的執著。
很多的人紛紛站出來說“這才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態度,飲水思源,心懷天下”
寒門出貴子很難,
而寒門出身的貴子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寒門更不容易。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這則視頻讓千萬網友感動萬分。
女孩名字叫做張薇,她出身于甘肅鎮原一個國家級的貧苦縣,交通不便,資源有限。
張薇說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的時候,她才感受到貧富的差距。
因為沒見過比賽儀器的她,當終于找到儀器開關的時候,比賽的時間已經結束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貧富差距,讓張薇知道了堅持和努力的力量。
只有足夠的努力,才會讓自己有力量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
從落后的縣城來到繁華之都,褪去以前的榮耀,
面對全國頂級優秀的學生們,張薇說自己力不從心,她經常感覺自己基礎很薄弱,
她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
她的微積分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也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
甚至在體能上也比不上城市的孩子,仰臥起坐都只能拿20分……
這樣的挫折讓她也曾在深夜放聲大哭,
但她沒有放棄,她在日記本里寫道,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咬著牙含著淚,也要堅持到最后一刻!
但幸好,生活從不會辜負任何努力的人,
正是通過咬牙的堅持與努力,張薇仰臥起坐及格了,拿到了辯論賽的冠軍,競選班長也成功了,甚至還順利地拿到了學業優秀獎學金。
事實上讓寒門學子成功的不是貧窮本身,而是他們不向困難低頭的頑強不屈的可貴品質。
比起那些出身優越的人,出身一般的人,只有足夠的努力才會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還記得北大才女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里那段讓所有人都看得熱血沸騰的視頻嗎?
連魯豫都看紅了眼眶,忍不住叫好。
劉媛媛1991年出生在河北農村一個普通家庭,十二年寒窗苦讀后,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就讀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
劉媛媛說,誰都想不到她在高中的時候是一個差等生,是那種不寫作業全年級兩百多人考一百八十多名的那種差等生。
然后有一天這個差等生突然異想天開想要考北大, 所有的人都曾嘲笑她的不自量力,異想天開,但是,她像個神經病一樣去努力。
當然,高考的時候她還是沒考上。
但是她不服氣,四年之后考研又考回了北大。
在關于寒門的演講視頻里,劉媛媛說,
“那些勤奮努力,不屈服于命運的人,你就是給他一個路邊攤,他也能開成全國的連鎖店。
所以我們不能一失敗就埋怨出身,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的父母。
如果這個社會上一共有10個位置,7個都因為不公平不公開的手段被拿走了,那我就要去爭取剩下的三個位置,只是需要更努力而已…….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他們一出生能憑的東西就很多,而我們能憑的只有自己。”
寒門的孩子在先天優勢上遠遠落后于那些本身就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人,這是最大的不公平。
而最大的公平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努力對每個人是公平的。
在學習上,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
為什么一定要逼著孩子努力讀書,因為,優異的成績和拔尖的大學仍舊是改變寒門唯一的路徑。
單小龍,2018 年以 676 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還在爸爸的工地上,汗流浹背地干活。
到了北京讀書后,同學問他為什么不加好友,他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只有一部破舊的按鍵手機,連加人都沒法加。
這而部手機還是小龍的父親為了方便聯系,用了三年后送給他的。
單小龍的家在寧夏西吉縣馬嘴村, 父親叫單貴德,51 歲,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加之早年摔壞過腰,干不了什么重活。
夫妻倆主要靠幫別人收青菜維生,采青菜、挖蒜苗、做零工維生,每個月只有一兩千塊錢的收入。
出身貧窮并不影響單貴德培養孩子的決心。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就把單小龍從本村小學轉到鄰縣的鄉鎮小學,只因為當時的村小學不教英語。
從離家幾百米的村小學到 6 公里以外的鄉鎮小學后,單貴德每天用摩托車接送單小龍上下學,摩托車壞了就用自行車接送。
單小龍的哥哥輟學打工后,單貴德對單小龍的要求就越發嚴格了,他不知道怎么輔導英語,就讓單小龍一遍遍地抄單詞,每個抄三遍。
單小龍五年級時,有一次考了班上第五名,單貴德認為他沒用功,
直接到班上當著全班同學狠狠在訓了他一頓,還讓單小龍和姐姐寫下保證書,下次一定要考多少名多少分。
單小龍上初中后,單貴德每天給班主任老師打電話,了解單小龍上課時的情況。
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單小龍,對于父親的這種做法不能理解,甚至時常感到父親的做法是一件讓他很沒臉面的事。
他覺得自己只有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成績考得更好,才能讓父親對自己的監督有所減少。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單小龍拿到了清華的錄取通知書,父親終于露出了笑臉,如釋重負。
很多孩子都不明白,為什么父母要逼自己發狠。
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拿著鞭子趕著孩子讀書很累很辛苦,可是為什么還是要逼?
只是因為不這樣做,當別人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富都掠奪走的時候,你連那十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
逼你努力,你才會在沒有選擇的人生里,有更多的自主權啊。
2018年,河北寒門考生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她的一封《感謝貧窮》的信,也在朋友圈中刷屏。
王心儀自己說,貧窮“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
但是仍舊要感謝它。
“因為是貧窮讓自己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于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其實王心儀最該感謝的不是貧窮,而是自己的努力,是自身對知識的信仰。
貧窮是原罪,是無可奈何,是人生的毒瘤,是大多數社會負能量的來源。
不要感謝貧窮,而是要正視貧窮,因為只有正視貧窮,才會讓你看清現實,知道努力的價值,知道怎樣腳踏實地用雙手去改變現狀。
所以,孩子,如果你出生寒門,請用雙手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吧,好好讀書,增加見識,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只要你有堅定的意識去改變自己,你也可以成為貴子!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