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西南官話之前,先來說幾句官話(即北方話、官話方言)。“官話”最早是對官方標準話的稱呼,主體為北方漢語,是中國傳統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種為吳語、粵語、閩語、湘語、客語、贛語)。
官話是漢語方言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除了在北方分布以外,也同時分布在中國南方絕大多數地區,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慶、云南、貴州、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區。在官話下面,又可分為北方官話(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南方官話(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八大片。
附圖,官話方言(北方話)使用者分布圖
西南官話的分布
西南官話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慶市、云南省、貴州省的絕大多數漢語地區以及臨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陜西省南部、甘肅省南部。此外,鄰近云南的緬甸東北部自治特區(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話。
西南官話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區域面積最廣的漢語分支之一。據統計使用西南官話的人口超過2億,約占中國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整個官話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相當于湘語、贛語、粵語、閩語人口的總和,西南官話中最大的分支四川話的使用人口都超過1.2億。此外,《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將西南官話分為成渝、灌赤、黔北、昆貴、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鶴等十二片。
附圖,西南官話在中國的分布
西南官話的形成
有學者認為西南官話與另一種南方官話:即江淮官話同源,而西南官話在詞匯、音韻等方面與北方官話相比都具有顯著差異。所以在民國時期,上江官話一直被認為是與粵語、吳語等并列的漢語大語言區,而非官話的分支,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劃入官話。
西南官話的形成與元朝之后進入中國西南地區的中原移民有很大的關聯,成渝片四川話與湖北話音系產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話的形成年代應當更早。
蒙古人在進攻南宋的過程中,長江上游的四川等地是主要戰場,因此四川本地民眾死傷非常大。據《中國人口史》描述,戰后原南宋四川境內只剩 20 萬余戶,比戰前減少了 230萬戶。大量社會精英“避地東南”,逃離故土,整個元代四川的人口都沒有得到恢復。
元末的大規模農民戰爭又一次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后果就是四川原來的土著沒剩下多少,所以在明夏政權(紅巾軍的一支)和明朝產生了大規模的、由政府組織的移民行動。據《中國人口史》考證,明夏從鄂東引入的移民累計多達40萬人,和當時殘留的四川總人口相當。
經歷明初的大遷徙和大量設置衛所,原本分布在以南京江淮一帶的南方官話(所以有人認為西南官話與江淮官話應歸類為南方官話)擴張到西南地區。明朝為鞏固對西南的統治,在邊疆完全接收了元朝時期形成的土司制度,朱元璋又在這些地區周邊設置了大量漢人軍事衛所以及漢人移民,這些軍事要點成為當地漢語傳播的核心。
明朝末年和清朝的改土歸流加速了西南官話的傳播,改土歸流成功后,原土司直轄地區吸引了大量漢人移民,從而形成大片的西南官話區域。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