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末日的2012,家電行業“開門灰”:海信科龍預計2011年凈利大跌50%-70%;日本的夏普,虧損幅度創下百年之最;韓國的LG也無力阻擋業績的繼續虧損
春節剛過,但總有一些家電巨頭卻看不到春天的消息。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相繼出爐的2011年業績預告或財報,更加深了去年下半年以來整個行業的寒意。
海信科龍預計2011年凈利大跌50%-70%;日本的夏普,虧損幅度創下百年之最;韓國的LG也無力阻擋業績的繼續虧損……2012年一開局,家電行業便蒙上一層濃重的灰色。在全球經濟形勢愈發撲朔迷離的2012,家電巨頭們能否安然過冬,也變得讓人難以捉摸。
欲借白電挽頹勢 夏普慌不擇路
本周三,夏普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將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內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創下夏普自1912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受此影響,昨日夏普股價大幅跳水,暴跌16%。
夏普稱,上財年業績大幅滑坡,是由于液晶電視價格驟降以及經濟增速放緩所致。
作為日本最大的液晶電視廠商,來自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的銷售收入占到夏普總收入的60%左右。其中的彩電業務有2/3依賴于海外市場。但在2011年,全球彩電及面板需求疲軟導致全球各大彩電及面板廠商承受巨大壓力。
與夏普在全球市場的糟糕表現相比,夏普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好不到哪去。2011年,夏普在華彩電業務一路下滑。奧維咨詢研究院數據顯示,夏普在中國市場占有率2010年尚接近6%,但預計2011年達到5%已相當困難。
但占到夏普全球銷量23%的中國市場自然令夏普難以割舍。去年第四季度,夏普宣布進軍中國白電市場。業內專家分析,在家電寒冬到來之際,本就不具備白電優勢的夏普希望借白電挽回市場頹勢有些“慌不擇路”。
海信科龍凈利預大跌五到七成
本周二,海信科龍(ST科龍)發布的去年業績預告稱,2011年公司凈利大跌50%—70%,創下三年最大跌幅。
海信科龍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業績同比出現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經常性損益大幅減少,主要是2011年較2010年同期本公司減持華意壓縮股票的投資收益、獲得的政府補貼以及其他營業外收入大幅減少。
海信科龍稱,公司2011年經營性利潤較2010年同期基本持平。這意味著以白電主業的海信科龍脫離了政府補貼等其他營業外收入之后業績便失去了一大支柱。
自2006年,科龍被海信收購之后,便長久處于不慍不火的狀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09年,海信科龍才止住虧損步伐,小額盈利,但直到目前為止,還是摘不掉ST的帽子,令眾多投資者“恨鐵不成鋼”。
盡管長期經營不善,但直到去年3月,海信才正式對海信原有的白電業務和科龍進行整合。但姍姍來遲的整合看來并沒有給科龍注入強心針,2011年公司凈利大跌便是明證。
連續兩年虧損 LG止虧乏術
韓國第二大電子設備制造商LG電子本周發布了該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LG電子2011年營收為28.1萬億韓元,較上年下滑了3.9%;運營虧損為2992億韓元,相比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1.1萬億韓元有所收窄;凈虧損為2779億韓元(約合2.47億美元),繼2010財年虧損之后,2011年LG延續了虧損態勢。
但LG方面并未解釋連續虧損的原因。市場分析認為,電視需求不振以及面板價格持續下行是導致LG難以止虧的主要原因。
與LG連續虧損相呼應的是,其在華市場的美譽度也由于去年年末的罷工事件染上污點。
2011年12月下旬,據媒體報道,由于廠商對韓籍員工和中國員工的年終獎區別對待,約8000名LG Display中國員工組織罷工。雖然此事迅速平息,但LG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卻因此大打折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事勢必影響未來LG在華市場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