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即便是到了清朝的末年,清軍數量都在世界上位列第一,足足有二十多萬的八旗兵和六十多萬的綠營兵。但清朝滅亡之后,這一百多萬的清軍都去了哪里呢?清朝在歷史上一直延續了267年,從最初清軍入關的滿人八旗,漢人八旗與蒙古八旗三種軍事力量,到后來清朝末年的八旗兵,綠營兵,北洋新軍,北洋水師,其間經歷幾百年的變遷,最終還有支軍隊一直撐到了新中國。
先說說第一種,八旗兵和綠營兵,這兩種軍力是清朝的主要軍事力量,人數也是最為龐大的。雖然這兩中兵從清朝初期就開始為清政府打仗,并且軍力也十分強悍,只不過到了后期,清軍入關中原過上安逸生活之后就開始懈怠了。到了道光年間,八旗兵和綠營兵幾乎就是清朝的軍力擺設,戰斗力已經十分低了。所以清朝滅亡之后留著八旗兵和綠營兵也沒什么用,幾乎都遣散回老家了,有些強壯的會加入各地的軍閥或是在當地找一個警察的工作。
第二種,北洋水師。為什么會有北洋水師呢?主要還是因為李鴻章,他認為侵略勢力大多來自海外,所以組建了一支軍隊專門用來加強我國的海防。在洋務運動時北洋水師已經被建設成了亞洲最為強大的一支海軍。只可惜后期國庫被慈禧太后所揮霍,沒錢供養軍力,導致北洋水師被日本海軍所擊敗,最終這個亞洲第一的海軍就這么全軍覆沒于了海上。
第三種,北洋新軍。北洋新軍的建立是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之后,有袁世凱主持建立。起初這支新軍約有二十萬人,訓練他們使用的都是來自德國的最先進的訓練方法,這支軍隊也標志著我國現代化陸軍的開端。不過清政府滅亡,袁世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在袁世凱死后,北洋新軍就開始分裂成多股軍閥勢力,分散在我國各地。有一些成為了國民軍,有一些就在山中當大王。
幾乎所有清朝的軍隊最終都滅亡或是分裂,不過還有一支軍隊,他們在鴉片戰爭中被發配駐扎到了香港九龍,只可惜香港被割讓成為了英國的租界,不過因為租期九十九年,所以一直都有清軍的駐扎。這隊清軍就這么駐扎在香港九龍整整十五年,同時還保留著《大清律》中的一夫多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