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
08-09 07:26
年輕的時候存時間、年老的時候兌服務,你愿意走進南京時間銀行嗎?8月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進行解讀,明確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時間銀行管理信息系統的招標和開發;2019年12月,每個區各選1個街道進行試點;2020年9月,在試點的基礎上,各區全面推廣,實現全市通存通兌。
7年探索新型養老模式
眾所周知,南京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47萬人,占戶籍人口的21%;65歲以上老年人100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5%;南京市老年人口數量正以每年4%-5%的速度遞增。自2012年起,南京已在棲霞、鼓樓、建鄴等區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時間銀行”新型養老模式。而在全市層面建立統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體系,目前系國內首創,社會關注度高,對緩解南京市養老服務難題有積極意義。
滿18周歲可以去存時間
究竟什么是“時間銀行”?顧名思義,是志愿者在年輕時參加服務,到年滿60周歲及以上直系親屬需要服務時,可以用之前存儲的時間進行兌換,實現互助養老、愛心循環的模式。當前,時間銀行服務項目包括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五類,未來視試點情況逐步拓展。
記者了解到,時間銀行志愿者分個人志愿者、團體志愿者。其中,個人志愿者的基本條件為:年滿18周歲、有公益服務精神、有從事養老服務的時間、身體健康、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而時間銀行服務對象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是指80周歲以上空巢獨居老年人,或60—79周歲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的空巢獨居老年人。經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查證,全市重點空巢獨居老人大約有5.4萬人。
存1500小時是時間富翁
據悉,全市將搭建統一的時間銀行運行機制、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體系、建立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加強時間銀行的制度設計。比如,建立時間銀行專項基金,由政府投入和社會捐贈,保證時間銀行可持續發展。至于時間的管理與發放,個人志愿者將以南京市民卡為載體,開設專門的時間銀行賬戶,暫定1500小時為存儲上限,超出的服務時間主要用于捐贈或社會褒獎;團體志愿者服務所產生的時間先期僅可用于捐贈,給予社會褒獎,捐贈的時間優先為重點空巢獨居老人服務。
時間存儲全市一本賬
此外,全市將建立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志愿者和服務對象注冊、需求發布、服務過程、時間存入及轉移、服務評價等嚴密、便捷管理,并在“我的南京APP”開辟“養老時間銀行”專欄,供市民實時查詢時間存儲、消費等情況。而街鎮、社區負責建立和管理時間銀行服務點,開展時間銀行政策宣傳,幫助老年人發布服務需求,指導市民注冊時間銀行志愿者,根據需要開展志愿者培訓,協調志愿者與老年人的服務對接等工作。
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的倡導者是美國人埃德加·卡恩。1980年,卡恩46歲,卻經歷了一次大面積心肌梗死,這次經歷讓他對生活有了重新的理解,他的生活方向也由此改變。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將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當自己遭遇困難時就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
卡恩是倫敦經濟學院的資深研究員,他創立了時間銀行這種模式,他希望這種模式能為社會變革帶來一些經濟和精神效益。根據這種模式,勞動不分貴賤,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是平等的。這非常類似于馬克思提出的“價值實際上無形的時間”。在他看來,不管是蓋房子,還是照顧小孩,這些工作都是平等的。他還設計了時間銀行系統,通過電腦可以把每個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或接受服務的時間都按小時記錄下來。目前,北美、歐洲和亞洲的23個國家的300多個社區的企業都采用了這個系統。每個參加者工作的時間或接受服務的時間都按小時由電腦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