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先生在《素問要旨論》序中言:“天地之道,生一氣而判清濁,而清者輕而上升為天,濁者重而下降為地。天為陽,地為陰,乃為二儀。陰陽之氣,各分三品,多寡不同,故有三陰三陽之六氣。然天非純陽,而亦有三陰,地非純陰,而亦有三陽,故天地各有三陰三陽,總之以十二矣。然天之陰陽者,寒暑燥濕風火也,地之陰陽者,木火土金水火也。金火不同其運,是故五行彰矣。然天地氣運,升降不已,陰陽相感,化生萬物矣。其在天則氣結成象,以為日月星辰也, 在地則氣化為形,以生人為萬物也。然人為萬物之靈也,非天垂象,而莫能測矣。其我機理,歸自然也,其非圣意,而宣悟玄玄之理。傷寒雜病論有六氣辨病和五運辨病兩種。其中六氣辨病屬于經絡辯證。論中六氣辨病分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等。其分類依據是以主氣屬性的不同來命名的。即:“子午少陰君火天,丑未太陰濕上連,寅申少陽相火位,卯酉陽明燥金邊,辰戌太陽寒水是,巳亥厥陰風木全。以太陽病為例,如甲辰日發病,午相人。以病人屬相午加在司人午上,順數至司天辰上,得辰。念口訣:“辰戌太陽寒水”。主氣為太陽寒水,則其人六氣辨病為:太陽病。其對應人體經絡是太陽經,為本病所在。是故一直以來多有醫家以“六經辨證”來稱謂傷寒六病。子午屬相之人在申、子、辰、寅、午、戌陽日得病;寅申屬相之人在亥、卯、未、巳、酉、丑等陰日得病,都發太陽病。太陽病共有121證。它們共同的特性都是邪犯太陽的表現。其運氣推演為主氣為太陽寒水,其對應人體經絡都是太陽經,為本病所在的情形。太陽經脈,上額交顛,人絡腦,還出別下項,連風府,故邪客其經,必令頭項強痛也。惡寒者,因風寒所傷,故惡之也。所以論中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樣的太陽病提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