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寫課堂”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及學生有酬征稿(稿酬機制:投票制+點評制。每得1分獎0.5元;每選用點評1條獎1元。滿一周統計并發放稿酬。月度、季度前兩名,分別參與季度、年度佳作評選。所有選用作品均贈送作者著作1本,雜志1期)。
2、征稿要求:作文、小說、散文、教學隨筆,500字以上,原創、微信首發。
3、來稿請附個人簡介、照片、微信號、地址等。投稿郵箱:1904266170@qq.com
2016年高考大幕落下。閱讀素養培養成為中小學改革的新方向。對中小學教師來說,如何引導學生重視閱讀素養培養成為關鍵。
閱讀理解能力決定孩子的未來
鄭祖偉
自2013年開始,北京高考語文北京卷進行了連續三年的命題改革實踐,形成了目前由多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文學作品閱讀和作文五個板塊組成的試卷整體結構。2016年試卷,在保持試卷結構、題目數量、總體難度基本穩定的同時,從板塊立意、考查指向、方面進行了完善。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教師計靜晨則認為,從測試題目上看,本大題著重考查考生的泛讀能力,即在理解基礎上,對文本信息的檢索、篩選、比較、辨識以及運用文本信息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特別是題目突出了對信息篩選加工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4題,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信息,推斷“蛟龍”號首次下潛到4000多米的時間,完成這道題需從兩則材料中篩選信息,分析后得出結論。
計靜晨總結說,今年多文本閱讀試題的測試功能更加清晰,指向更明確,也啟示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重視對學生閱讀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今年考查的陸游的記游詩《西村》,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級教師涂潔分析,從材料選擇上,基本上遵循了考查傳統名篇或名家作品的路子,體現了對價值觀的重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學生對這些名家耳熟能詳,可知人論世,難度隨之降低。
除了語文、英語、文綜科目,今年理綜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閱讀量大”成為不少考生對今年理綜考試的第一印象。閱讀在今后的考試中地位將進一步凸顯,教師如何把這一理念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劉德水表示,閱讀量的加大很好地貫徹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的精神,向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校長、教師和學生及家長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后高考側重于考查學生在12年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積累和知識融通、應用能力,靠死記硬背和課本中節選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績的,因為上面所說的任何一部名著,學生都不可能在高三一年讀完。 “這就需要考生不僅要廣泛閱讀,而且要完整地讀原著,才能考出好成績。”
注:摘自《現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