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教育孩子的路上最令人頭疼的事情,那輔導孩子學習、寫作業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有的孩子就很自覺,在學習和寫作業這件事情上根本不用父母操心,按時主動的就把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完成了,但是這類孩子真的只是少數。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寫作業還都是需要父母催促或者監督的。你不催著他,他就不知道自己自覺去完成作業,你催著他去寫了,但是卻是三心二意,心思都沒在作業上,還非得有個大人在他身邊監督著才能好好寫。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很多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這哪是孩子在上網課,簡直就是家長在上網課。
因為網課必須要用到手機或者電腦,很多家長都是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上課”的,因為家長可能一個不注意,孩子就會打開手機、電腦上的游戲或者別的什么東西,就是不好好學習。
那段期間也有不少家長都紛紛表示:感覺好像是自己又重新上了一次學,真累。
正如簡尼爾森所說過的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您覺得太累了,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strong>
孩子會變成什么樣子,和家長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仔細想想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就可以自覺寫作業,根本不用父母催促和監督,而自己家的孩子卻不可呢?
根本上就是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不同,所以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其實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的,如果父母從小就開始催促孩子學習,監督孩子寫作業,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習慣。
養成一個懶散的性格,缺乏自控能力,父母不催就不學習、不監督就不好好寫作業。
家長也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這樣時間一長,又要時時刻刻監督著孩子的學習,又要忙于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自然會感覺自己累得夠嗆。
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自己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被人不停的催促,在旁邊監督著你,那你是什么心情?
肯定會覺得厭煩,同理孩子也是這樣的,父母的監督不但會使孩子的自覺性變差,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孩子對學失去興趣。
沒有人是生來就會學習的,想讓孩子懂得自覺學習,是需要家長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的。
比起時時刻刻盯著孩子學習,各位家長們不妨試試這樣做。
與其這樣累死累活的盯著孩子學習,不如換個角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再盯著孩子學習。
不要擔心孩子不寫作業,他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到了學校自然有老師懲罰他。孩子受到了懲罰,知道了寫不完作業的后果,若是不想再受到懲罰,以后就會認真完成作業。
這樣做父母不僅省心,而且又可以一點一點鍛煉孩子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
放手可不是讓父母就什么都不管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個松弛有度,該管的不能松,不該管的及時放手。
要想培養孩子自覺,就得有一個明確的規則,沒有規則意識的人是根本不知道自覺的。
有了一個明確的規則之后,孩子首先就會加強一定的意識。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設立一些獎懲制度,來激勵孩子的自控能力,長時間堅持下來了以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自律的習慣了。
大人是什么樣子,教出來的孩子就也會是什么樣子,可以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如果家長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是喜歡拖延、沒有自律性,那又憑什么指望孩子可以自覺自律呢?
只有父母自身也有時間觀念、自律,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自然而然的就會養成自律的習慣。
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每個父母都是新手,要把孩子培養好,那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有人說教育孩子父母沒有一點捷徑可以走,只能靠自己,我覺得是也不是。
教育孩子確實是只能靠自己,但是還是有一些“捷徑”的。比如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看看別人的經歷經驗、通過相關書籍進行學習提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