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南木
在了解人格障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或稱個性(character),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處事待人的習慣方式。
而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由于這個原因,患者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人格障礙通常開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續到成年乃至終生。部分人格障礙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緩和。
DSM-5(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中,列出了10種不同的人格障礙,主要分為三大類:
類型A:包括通常被簡單地稱作“古怪”或“不正常”的人格特征。
比如: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對他人感到普遍的不信任,一直保持戒心和懷疑。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會表現得過于高冷,沒有興趣與人交往,對他人很少有情感上的回應。
類型B:包括戲劇性情感或沖動人格特征。
比如:自戀型人格會表現出自私,自我膨脹,強調自身的重要性和應有的權利。表演型人格會通過嘩眾取寵來吸引他人的注意,有時甚至故意做出危險的行為,更有甚至會佯裝自殺。
類型C:包括焦慮、恐懼或回避的人格特征。
比如:回避和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會避開與陌生人見面,害怕承擔風險。表現出缺乏自信,極度需要被人照顧,十分懼怕被拋棄。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其中的兩種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用李教授的話講:
邊緣型人格障礙(簡稱BPD)的人,特點就是好的時候特別好,急的時候特別急。他會在一個界限的兩邊跨來跨去。
BPD患者,經常會使用不正常,不健康的行為方式,來使自己基本的心理需求獲得滿足。
比如為了得到愛和肯定,他們可能會暴走,宣泄憤怒,或者正好相反,用自殘的行為,比如割傷自己,甚至更嚴重。
BPD是一系列復雜的后天習得的行為和情緒反應,用來面對創傷性的,或被忽視的外界環境,尤其是童年陰影。患者通常有持續的空虛感,人際關系時好時壞,要么與人關系極好,要么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朋友。
這種強烈及不穩定的人際關系,可能會導致連續的情感危機,并可能伴有一連串的自殺威脅或自傷行為,來幫助自己面對創傷情境中的痛苦。(這些情況也可能在沒有任何明顯促發因素的情況下發生)。
盡管對于患者和臨床學家來說,這個疾病很棘手,但好消息是,一些治療方法已經成功地幫助了癥狀最為嚴重,甚至反復住院過的BPD患者成功康復。
反社會型人格則更為大家所熟知,常常會在影視作品里出現,并被大家稱作是“心理變態”或“社會病態”。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征是持久的缺乏責任感,不遵守法律,做出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患者通常是男性,表現出對錯誤的行為毫無愧疚感,缺乏正常的人間友愛,待人冷酷無情,甚至對于朋友家人也是如此。
他們在童年或少年期(18歲前)就開始表現出品行問題,比如:
愛撒謊、逃學、打架
偷竊、暴力行為
故意破壞他人或公共財物
無視家教、校規等
成年以后,反社會型人格的人,結局一般被認為是以下兩種情況中的一種:
要么他們會找不到工作,從而從事暴力犯罪行為,或保持以前不規范的行為方式;
要么他們會變聰明,成為富有魅力的騙術大師,或是霸道冷酷的總裁,不擇手段地追求權力。
美劇《黑道家族》中的男主角托尼·瑟普拉諾就很符合這個診斷標準,盡管他的惡行沒法和以下幾個人相比,比如說連環殺手泰德·邦迪,或弗拉德四世,15世紀臭名昭著的羅馬尼亞王子,眼睜睜看著將近10萬人的身體被一個個刺穿,讓山羊啃掉他們腳上的皮膚。
《黑道家族》劇照
《與殺手對話:泰德·邦迪》劇照
人格障礙很危險嗎?
對于人格障礙患者來說,如果他們的情緒極其的不穩定,那么很可能會對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社會造成一定的威脅。
對患者個體來說,存在10%左右的自傷、自殺,甚至導致死亡的風險;
對患者家庭來說,會造成整個家庭生活的不穩定;
對社會環境來說,可能造成學校、工作單位等經常處于危機的狀態。
你一定很想問,人為什么會具有這種令人不安的心理問題呢?
心理學家們研究后認為,原因可能是生物和心理因素的復雜綜合。
從生物學角度,部分人格障礙的行為特征,具有攻擊和沖動的特點,如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這類行為特征已證實與遺傳相關。同時,生物因素還包括神經生化因素和病理生理因素。
從心理社會環境角度,童年生活經歷對個體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心理發育過程中的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對幼兒人格的發育存在不利影響。如父母離異、父愛或母愛剝奪,兒童不能發展人際之間良好的溫暖、熱情和親密無間的關系,不能發展對他人的共情,可能會形成反社會型人格。
教養方式不當也是人格發育障礙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反復無常,好惡、獎罰沒有定規和原則,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牽制之中,無所適從,不能發展明確的自我統一性感覺,導致成年后自我概念紊亂,可能形成邊緣型人格。
最后小編提醒大家要記住這一點,無論是邊緣型人格障礙還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都只是人格障礙的一種類型。
人格障礙是心理疾病中一個多樣化的大家庭,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而我們仍然還處于診斷和理解其背后機制的早起階段。尤其精神障礙診斷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專業工作,只有精神科醫生才有法律上的診斷權。所以大家千萬不要隨意的把它們當做標簽貼在別人身上。
參考資料:
[1]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 《心理學與生活》 【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著 王壘 王甦 等譯
[3] 《精神病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