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內陸、黃河中下游,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不僅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早中期的中心,古有“中原”“中州”之稱,而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于今河南省境內。
河南,因大部處于黃河以南而得名,又因古屬豫州而簡稱“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縣,不僅有著名的古都洛陽、開封,南陽、濮陽、商丘等也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更是眾多。進入新世紀,河南省先后有縣級周口市、縣級駐馬店市、郾城縣、開封縣、陜縣、許昌縣、淮陽縣等七縣撤銷,這些縣不僅多為千年古縣,還有數個為其所在地級市母縣。
2000年6月,河南省周口專區、縣級周口市撤銷設地級周口市,以原縣級周口市行政區域設川匯區。周口盡管作為獨立建制出現較晚,但歷史悠久,明清時稱周家口,為河南商業重鎮,1948年設周口市,為淮陽專區所轄,建國后改為周口鎮。1965年于周口鎮設周口地區,1980年改周口鎮為縣級周口市,為周口地區專署駐地。
2000年6月,河南省駐馬店專區、縣級駐馬店市撤銷設地級駐馬店市,原縣級駐馬店市行政區域設駐馬店市驛城區。駐馬店原為確山縣之地,明朝時于此設驛站而得名,清末京漢鐵路開通后于此設站而快速繁榮。1949年初設駐馬店市,為確山專區駐地,新中國成立前夕遷駐信陽并改稱信陽專區。建國初,駐馬店曾短暫撤市,1965年設駐馬店專區,專署駐縣級駐馬店市。
2004年9月,郾城區撤銷設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郾城縣為漯河市母縣,其最早置縣于西漢稱郾縣,東晉時縣廢到隋朝時設郾城縣,唐朝省召陵縣(置縣于秦)。清末京漢鐵路通車后于郾城漯灣河設漯河車站,漯河因此興盛,1948年置漯河市。建國后,郾城縣為許昌專區(地區)所轄并曾短暫并入漯河市,1986年縣級漯河市升為地級市,郾城縣屬之。
2014年9月,開封縣撤銷設開封市祥符區。開封縣置縣于秦稱啟封縣,西漢漢景帝時改稱開封縣,自唐始開封縣與浚儀縣(祥符縣)同為汴州、開封府、南京路等治所,明朝時省入祥符縣,民國初祥符縣改稱開封縣,為河南省會。1948年,開封縣析城區置開封市,建國后開封縣隸屬多變并曾省入開封市,1983年改屬開封市。
2015年2月,陜縣撤銷設三門峽市陜州區。陜縣置縣于秦,北魏時置陜州,民國初改陜州為陜縣,建國初曾于陜縣設陜州專區。隨著三門峽大壩建設,1957年設三門峽市,而三門峽歷史上一直為陜州、陜縣之地。陜縣曾并入三門峽市,1986年三門峽升為地級市,陜縣劃歸三門峽市管轄。
2016年11月,許昌縣撤銷設許昌市建安區。許昌縣為許昌市的母縣,秦朝時置許縣、潁陰縣,三國時曹丕改許縣為許昌。1947年,許昌市、縣分置,建國初置許昌專區并曾省縣入市,1986年許昌撤地設市,許昌縣屬之。
2019年8月,淮陽縣撤銷設周口市淮陽區。淮陽古稱“陳”,戰國末楚國曾遷都于此,秦時設陳縣為陳郡郡治,西漢改陳郡為淮陽國,此為淮陽作為政區名之始,后有宛丘、陳州、淮寧等之稱,民國初改淮寧縣為淮陽縣,建國初曾于淮陽縣設淮陽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