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①。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②而不劌③,直而不紲④,光而不燿⑤。
釋字:
①妖:邪惡。②廉:銳利。③劌:割傷。④紲:系牛馬。⑤燿:刺眼。
譯文:
災禍中依傍著幸福的萌芽,幸福中又隱藏著災禍的因由。誰知道兩者之間的界限呢?其實并沒有明確的邊界,在事物的變化中,對的也會成為錯的,善的也會變成惡的。人們卻往往被一時的正確和善良所迷惑。
所以我們應該保持這樣的品行:性格方正但不會割裂事物,鋒芒畢露但不會傷害別人,處事直率但不會讓人感到約束,成就輝煌但不會使人感到刺眼。
闡意:
平和地看待事情,一件禍事有可能會演變成好事,一件好事也可能演變成禍事。如何區分事情的善惡,其實世上并沒有純粹的善惡。一切都在變化中產生,一切都在時局中定位。我們有確鑿無誤的正確嗎,時光流轉中卻可能變成錯誤。我們有確鑿無誤的善良嗎,世事變更下卻可能成為惡行。
感受當時當地的世事,確立當時當地的對錯,施行當時當地的行為。我們所作的一切只適用于當時當地,我們的是非善惡只在當時當地的情勢中顯現。
一個成熟的人會明白自己行為的界限。只會因時因地發生行為。所以,我們要注意性格的方正不能應對所有情形,不應對世事的演化加以割裂;我們要注意處事的鋒芒不一定帶來善果,不應對別人造成傷害;我們要注意雷厲的作風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不應讓別人感到約束;我們要注意所創造的輝煌必將成為過往,不應讓別人感到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