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樣與嬰兒聊天 你會和寶寶聊天嗎
對于第一次做新手爸媽的家長來說,您是否還沉浸在無比的喜悅中呢?但是,你知道嗎?雖然剛出生的小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我們可不能忽略他哦!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交流變得尤為重要。好的交流可以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寶寶日后智力的發育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可是,對于那些新爸爸媽媽們來說,怎樣和寶寶交流卻成了問題。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怎樣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交流:
什么時間跟他做交流?
家長們可能認為寶寶0-3個月什么也不知道,實際上親子交流,不是說寶寶出來以后才做這種親子交流,而是在你妊娠檢查尿檢為陽性,孕期周期28天到32天的時候就要做親子交流,媽媽可以經常拍拍自己的肚子,跟寶寶說話,什么都可以說,你拍拍肚子,可以告訴寶寶,寶寶媽媽現在跟你說話,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拍著肚子跟寶寶說的,寶寶在里頭非常高興的告訴媽媽,媽媽我真的知道了,表現是寶寶踢你一下,這個一直做到寶寶生出來。
如何訓練寶寶?
寶寶剛剛離開媽媽的肚子睜開眼睛,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你拿一個紅色的東西給寶寶看,寶寶看完了,你拿著這個紅色的東西走動,寶寶的眼睛會跟隨者這個紅色的東西。0-3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感應能力非常強,可以每天換不同顏色的玩具給他看,寶寶馬上就知道了。
3個月嬰兒:寶寶沉默不語,媽媽嘮叨不停。
寶寶在嬰兒時期,通常都是閉著嘴巴的,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是一般新生兒對聲音是非常敏感的,因此新生兒和媽媽之間進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寶寶一般在出生一個月之后才能辨別人的聲音,但是在此之前,媽媽們還是應該經常與寶寶對話交流,刺激寶寶的語言神經系統;這樣不僅有助于寶寶的發育,還能穩定寶寶哭鬧的情緒。一般嬰兒時期媽媽們還不能跟寶寶進行情感上面的交流,即使媽媽們不愿意自言自語,但至少在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要主動跟寶寶說話。當寶寶餓了、尿床了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寶寶來說,這樣的行為就相當于一種交流性質的語言。
在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當中,媽媽也要時不時的跟寶寶說話。比如:「寶寶尿床了啊,是不是很不舒服啊?媽媽給你換尿布哦!」給孩子的喂奶的時候可以說:多吃點吧,快點長大吧小寶貝!
4-12個月:寶寶會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用正確的語言跟寶寶說話。
寶寶一旦會了「咿咿呀呀」的時候,就經常性的會吵鬧,發育比較快的孩子從出生2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發出「啊啊、哦哦」的聲音,而且也逐漸學會了叫:「媽媽、爸爸、大大」等比較高難度的聲音。這個時期,寶寶喜歡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而且聲音也比較的大,對于媽媽們來說,用「咿咿呀呀」的聲音跟寶寶對話也是一種樂趣。如果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媽媽可以用「爸爸,媽媽」等詞匯響應寶寶,此時寶寶的「咿咿呀呀」聲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不管怎么樣,寶寶都是在等待著媽媽的反應。
當世界各國的母親們憑著母愛的天性把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摟在懷中對著他們呢喃細語時,她們給予孩子的決不僅僅是溫柔的撫愛。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和聽覺科學系主任庫爾博士指出,與嬰兒談話聊天的重要性遠勝于人們已經認識到的。別看嬰兒們尚不會說話,當他們聽到父母在對他們說話時,嬰兒大腦的思維正在不斷變幻,他們所聽到的任何一種語言都對他們的大腦皮層產生有效的刺激,促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更加新鮮。
庫爾博士曾對100戶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進行多年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知識分子階層的父母無形之中對寶寶說話的時間最長,每天達2600個詞語;普通技工階層居次,每天1600個詞語,離異或居住在大雜院里的父母對寶寶說話最少,每天僅600個詞語。隨后,庫爾博士對100戶人家的孩子每隔兩年進行一次測試,一直跟蹤到孩子進入高中一年級。庫爾博士發現,父母在嬰兒期間與之談話最多的孩子每次測試分數較高,反應也較快;反之,測試分數明顯偏低,反應也較慢。
新手爸媽你會跟寶寶聊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