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案件觀點是我所建設工程部律師以“中國裁判文書網”為數據來源,搜集整理了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涉及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加以分析、歸納后,篩選出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裁判案例,對其進行了分類梳理及觀點提煉。受撰寫者認知能力及篇幅所限,所提煉、總結觀點難免有遺漏或存在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本部分觀點系由姜振剛、陳紅梅、高傳、王玉枝、鞠博、崔翔、劉群、馬麗霞、劉镕毓、房赫宇、王健、韓旭律師共同完成。為方便閱讀,將分次發出,歡迎轉載分享。
1、因發包人原因未辦理招投標手續,在訴訟過程中發包人又以未辦理招標手續、合同無效為由主張免除其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案情簡介】 北方公司將其住宅項目未辦理招標手續即發包給歌山公司進行施工,此后,北方公司向呼和浩特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提交相關資料補辦了報建手續。后歌山公司向內蒙古高院提起訴訟,要求北方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違約金。北方公司以雙方簽訂的合同未經過招標系無效合同,有關違約金的約定無效為由提出抗辯,但內蒙高院未予采納,為此,北方公司提出申請再審。【最高法院認為】北方公司作為發包方,負有辦理招投標手續的主要義務,其未辦理招投標手續,反而借此主張施工合同無效,以免除施工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屬于從自己的不法行為中獲利,法院不應予以支持。原判決未支持北方公司關于合同無效的主張,并無不當。【案例索引】(2019)最高法民申901號民事裁定書,內蒙古北方藥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歌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再審案2、轉包合同無效,且轉包人未實際參與工程施工管理情形下,轉包人無權向實際施工人收取管理費【案情簡介】 四建公司作為總包人與遵義市X管委會簽訂《施工合同》,承攬案涉工程。后四建公司以內部管理形式將案涉工程承包給冉志敏并簽訂“《目標責任書一》”。冉志敏又將案涉工程整體轉包給實際施工人劉太貴、李伯渠并簽訂《目標責任書二》”,約定由四建公司對工人工資、材料費等工程款進行財務監督管理,且對于超過合同預算的增量工程,冉志敏收取超量工程總價10%的費用。案涉工程由前述兩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工程竣工驗收結算過程中,四建公司發現實際支付工程價款已經超過《目標責任書二》中扣除管理費后約定的工程款,遂訴至法院請求兩實際施工人返還超付部分(管理費),一審法院支持了四建公司訴請,實際施工人李伯渠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案涉工程價款超付部分實為《目標責任書二》中約定的管理費,案涉工程存在借用資質及非法轉包情形,合同均無效,管理費條款亦無效,并以四建公司及冉志敏并未實際參與工程施工管理,實際施工人無需返還所謂“超付部分”為由,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四建公司訴訟請求,四建公司不服,向最高法院提請再審。【最高法院認為】 案涉工程為冉志敏借用貴州四建公司資質承接工程后全部轉包給李伯渠、劉太貴,故《目標責任書一》是借用資質承接案涉工程而簽訂的協議,《目標責任書二》是案涉工程非法轉包協議,為無效合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之規定工程款可參照合同的約定計算,但并不代表相關條款獨立有效,故二審法院認為冉志敏與貴州四建公司之間的管理費約定,以及冉志敏與李伯渠、劉太貴之間的轉包費的約定均為無效條款,二審判決四建公司無權收取管理費亦不存在適用法律不當的情形,且四建公司及冉志敏支付的工程款在扣除管理費后并未超出劉太貴、李伯渠應得之工程價款。綜上,二審法院對貴州四建公司提出李伯渠、劉太貴應返還其超付工程款的主張不予支持,不缺乏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對其再審申請不應予以支持。【案例索引】(2019)最高法民申763號民事裁定書,貴州建工集團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李伯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3、利用民營資本投資開發的酒店、寫字樓等工程,不屬于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項目范圍,相關《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有效【案情簡介】發包人恒源公司與承包人蘇中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由蘇中公司施工恒源公司開發的內容為:五星級酒店、寫字樓等附屬設備用房的項目工程。蘇中公司完成工程施工且竣工驗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因恒源公司拖欠其工程款,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恒源公司支付工程款及逾期付款利息。一審法院以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未經招投標程序,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該合同無效,并以此為由駁回了蘇中公司的利息請求,蘇中公司因此不服,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院認為】 《招標投標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主要立法目的和功能在于規制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建設,即強調的是對諸如民生工程等公共事務范疇的規制,對于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項目,應嚴格限定而不得隨意擴大其范圍,并且結合行為發生時有效的法律文件,即《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來看,案涉工程不屬于該規定第二條的“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基礎設施項目的范圍”,且該規定第三條也未明確將五星級酒店、寫字樓等附屬設備用房工程納入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公用事業項目的范圍”,因此,將案涉工程認定為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從而否定該合同效力,依據不足,應予糾正。【案例索引】(2018)最高法民終620號民事判決書,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包頭市恒源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4、發包人以其自身的招標行為存在違法違規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他人利益于不顧的惡意抗辯行為,法院不予支持【案例索引】 華誠房地產公司與鐵建大橋工程局簽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框架協議書》,雙方就建筑工程的內容、建筑施工總概算、履約保證金以及履約保證金的退付等進行了約定。后鐵建大橋工程局通過招投標程序中標后簽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與華城房地產就拖欠支付工程款以及返還履約保證金等事宜多次協商無果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庭審中華城房地產公司對合同效力未進行抗辯,一審法院認定《建筑施工合作框架協議書》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有效,判決華誠房地產公司支付工程款及利息,鐵建大橋工程局享有工程優先受償權。華誠房地產公司以涉案施工合同無效不應支付工程款及利息為由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請求后又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最高法院認為】 華誠房地產公司作為涉案建設工程的招標人,明知其與鐵建大橋工程局于招投標之前就合同實質性內容進行談判的行為可能導致雙方其后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因違反《招標投標法》的相關規定而被認定為無效,仍主導簽訂了涉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在合同相對方鐵建大橋工程局按約履行合同而其并未按約支付工程款,一審判決華誠房地產公司承擔相應責任后,華誠房地產公司以其自身的招標行為存在違法違規為由,于二審中主張合同無效,其行為不僅違反誠實信用基本原則,而且不利于民事法律關系的穩定,屬于不講誠信、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他人利益于不顧的惡意抗辯行為,如支持其訴求,意味著體現雙方真實意愿的合同約定不僅對其沒有約束力,甚至可能使其獲得不正當的利益,這將違背合同無效制度設立的宗旨,也將縱容違法行為人從事違法行為,使合同無效制度淪為違法行為人追求不正當甚至非法利益的手段。華誠房地產公司在二審中主張涉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該主張有違誠信原則。故華誠房地產公司關于其與鐵建大橋工程局于招投標前就合同實質性內容進行談判的行為違反了《招標投標法》的規定,導致涉案《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駁回。【案例索引】(2019)最高法民終347號民事判決書,新疆華誠安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5、掛靠人以被掛靠人名義對外簽訂合同的效力,應根據合同相對人是否善意、在簽訂協議時是否知道掛靠事實來作出認定【案情簡介】信諾公司與林九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林九公司向牛長貴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其為該項目負責人,負責處理項目全部事宜。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產生爭議,并訴至人民法院。一、二審法院均認為林九公司與牛長貴簽訂《內部承包協議書》,明確約定案涉工程為牛長貴承攬,對外以林九公司名義簽訂施工合同,因此案涉施工合同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無效。信諾公司認為其在與林九公司簽訂案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附屬合同時并不知道林九公司與牛長貴之間是否存在內部承包或轉包關系,而是在后期因工程爭議導致訴訟時才知曉該情況。故認為一、二審法院認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錯誤,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法院認為】 在處理無資質的企業或個人掛靠有資質的建筑企業承攬工程時,應區分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掛靠人以被掛靠人名義對外簽訂合同的效力,應根據合同相對人是否善意、在簽訂協議時是否知道掛靠事實來作出認定。本案中,信諾公司與林九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并加蓋了林九公司的公章,且該合同亦未將牛長貴列為當事人,林九公司與牛長貴之間簽訂《內部承包協議書》,只能證明林九公司與牛長貴之間的借用資質或者轉包關系,信諾公司在簽訂上述合同時有理由相信承包人為林九公司,是善意的。因此,本案應優先保護作為善意相對人的利益,信諾公司主張案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有效,有法律依據。【案例索引】(2019)最高法最高法民申1245號民事裁定書,許昌信諾置業有限公司、河南林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6、名為合作經營、實為出借施工資質所簽訂的合同無效【案情簡介】 福建益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湯筆峰、黃冰琦成立的福建益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分公司簽訂《分公司合作經營合同》,約定:分公司為甲方(益新公司)所屬分支機構、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在乙方(湯筆峰、黃冰琦)違法經營、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導致收不抵支時,甲方有權就該事項向乙方追償。分公司違法以益新公司名義承包廈門公安局思明分局中華警務樓項目,后因工程事故,在提前領取工程進度款后跑路,益新公司被迫接手后續工程,并代分公司償還了數百萬元由分公司拖欠的且應當由分公司償還的工程材料款、工人工資等。就代墊款項,益新公司依前述合同約定向湯筆峰等人追償。原審法院認為該合同是規避建筑法規定,以合作的方式行掛靠之實,內容違反了法律規定,系無效合同,駁回了原告的訴求。益新公司不服,以該合同為合作經營合同,原審法院適用建筑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規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為由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法院認為】 雖案涉合同名為《分公司合作經營合同》,但合同內容顯示,雙方系通過簽訂及履行該合同,使并不具備建筑資質的湯筆峰、黃冰琦得以以與益新公司合作設立分公司的形式,借用益新公司的建筑資質對外承接建筑工程,益新公司通過出借資質收取管理費獲得利益。雙方以合作的方式形成實質上借用資質、掛靠經營的法律關系,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原審法院據此認定案涉合同無效,并未予支持益新公司基于有效合同約定所提出的相關訴請具有相應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案例索引】(2019)最高法民申363號民事裁定書,福建益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湯筆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