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現代醫學發現:癌癥、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與身,何以有如此緊密聯系?因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碰到危機時,它們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減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給,將重心放到心臟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以讓我們迅速應對危機。
我們都知道醫生總是叮囑病人要保持心情暢通,不要生氣,要開心,這樣有助于恢復健康!“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人的心情和疾病息息相關,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身體健康要從心開始,了解和預防心理疾病是注重身體健康的首要前提。
什么是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于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范軌道的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范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長期過度緊張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可能使人產生精神病變。
怎樣判斷你是不是抑郁了?
工作不順,生活壓力過大,家人朋友關系不和諧等等都會導致人的情緒變得消沉,意志變得脆弱,思想變得偏激。有些心理素質不是很好的人還極可能罹患抑郁癥等精神疾病。抑郁癥作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患者的恢復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怎樣判斷抑郁癥呢?抑郁癥的表現癥狀有哪些?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
1. 精神狀態上:精力減弱,長期萎靡不振(時間標準為兩個星期左右),似乎總是睡不醒;大腦健忘,記憶力減弱;注意力不能長時間有效集中,不能很好的從事學習和工作;精神遲滯,眼睛無神。
2.心理上:總是莫名奇妙地擔心自己得了某種嚴重的不可治愈的疾病或者被病毒感染等。如癌癥、白血病等。并且心理上出現了很多不同于之前的感覺,更容易把人或事往壞處想。看待事物變得特別悲觀,絕望。對生活、工作缺乏主動性和應有的熱情。
3. 情緒上:
情緒長期低落,郁郁寡歡,似乎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沒有愉悅感,覺得自己是被世界拋棄的人。離群索居,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更不會輕易參加集體活動。開始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想心事。
4. 思維上:
思維遲緩,感覺比以前變“笨”了很多。聯想思維、發散思維、創新能力都大不如以前,常會有腦細胞一下子衰老、什么都不行了的感覺。
5. 態度上:
非常消極,即使再好的事情也能想到反面,對什么事物都喪失了興趣,似乎活著就是一種負累,常會萌生自殺的想法和念頭,有時甚至還會付諸實施。所以抑郁癥患者是非常需要家人多照顧和關心的。
6.身體上:
身體素質變弱,免疫力下降,較平時更容易感冒發燒,得流行病。睡眠質量下降,容易失眠多夢;體力下降,渾身無力,變得很“懶惰”,然而即使什么都不干,也常常會感到無緣由的勞累和疲乏。
查血也能查出心理病?
從臨床的角度來說,抑郁癥屬于心理疾病,而非生理上的病變。美國大眾科學網站2012年2月17日援引《大西洋月刊》報道稱發現一項新的醫學診斷方式,抑郁癥可以通過血液化驗進行診斷。這個發現足以改變抑郁癥的診斷方式以及患者對它的認識。
研究人員收集了36名成年重度抑郁癥患者以及43名非抑郁癥患者(對照組)的血液樣本,對9項與抑郁癥癥狀相關的指標進行了檢測。檢驗結果顯示,在36名抑郁癥患者中,有33人的化驗結果呈現陽性,與此同時在對照組中僅有8份樣本呈現假陽性。在第二次相同試驗中,34名抑郁癥患者參與測試,試驗結果成功地測出了其中的31名抑郁癥患者。
希望以后醫學能通過臨床試驗對抑郁癥患者進行診斷,這項研究至少將抑郁癥與生理病變聯系了起來,患者們也可以逐漸認識到抑郁癥是可以通過醫療手段治愈的。
怎樣遠離心理疾病,這些心得你要記著
1、 開闊胸襟: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豁達、寬容。這樣才能容山納川,處亂不驚。博大的胸襟有如一劑“強心劑”,能極大地提高心理構架的負載力與免疫力。
2、 關懷法:向親人朋友傾吐內心苦悶,放下包袱消除緊張心理,學會減壓。治療抑郁癥應以心理治療為主,人們應該用親切和同情的態度鼓勵病人倒出內心的郁悶,給予指導和幫助,使患者能適應環境、取得社會支持。
3、 宣泄法: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寬,莫使心胸像個瓶頸,對待現實中出現的不公平的有意見的甚至令人氣憤的事情,采取說出來以消怒氣或是把怒氣轉移到某種物品上對其摔打、發泄一番的方式,這其中包括釋放、轉移等辦法。
4、 運動法:經常做些簡易氣功、健身操或打球來活動筋骨、舒展身心。每晚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再搓搓腳底。平日刻意鼓勵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胡思亂想。多與人交往,多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運動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好的天然抗抑郁癥劑。
5、 欲望適度:“當淡泊處且淡泊”。研究指出,當人的欲望成算術級數增長時,其內心的煩惱痛苦則成幾何級數增長。健康而富有生機的心理構架不全建立在簡單而亢進的欲望之上,用心去品人生中平凡的充實,于功名、財富的追求中存幾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淡泊,使生命的質地健康而澄澈,積極而磊落。
沒有健康心理的身體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生活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和撲朔迷離的大環境里,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注自己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狀態。 讓我們運用心理科學保持我們自己和親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較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網易新聞為態度發聲#我們致力為用戶提供“有態度”的閱讀體驗。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不公平待遇,你可以點擊“
”留言,或是發郵件到以下郵箱:wyhbblt@163.com,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