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題目叫“表現為孤立性血尿的IgA腎病的病理特征和轉歸” 作者是中山大學附一院腎科的楊念生,武慶慶,杜勇,張銳,李幼姬和葉任高。發表在中華腎臟病學雜志,2005年1月第一期,22-25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這篇文章,可惜只有摘要,沒有全文。所以,我把文章的內容簡單復述和解釋一下,
1:楊念生等學者收集了1987年——2002年在中山一院腎穿刺確診的103例表現為孤立性血尿的IgA腎病患者,其中肉眼血尿58例,鏡下血尿45例,病人的年齡平均27歲。(筆者解釋一下:孤立性血尿的定義是腎穿刺時僅表現為血尿(無論肉眼血尿還是鏡下血尿),而蛋白尿不超過0.4克/天,同時沒有腎功能不良和高血壓。這樣的情況占IgA占IgA腎病的70%,所以筆者選擇這篇文章,給大家寬寬心。)
2:結果發現:血尿病人病理較輕,但是還是有20.4%的病人達到Lee氏四級。說明血尿病人臨床表現很輕,但是有部分人病理較重,有臨床表現和病理的不一致性。
3:這103例病人3年,5年和10年以后腎無事件存活率分別是100%,100%和85.7%。說明此類病人中期預后好,長期以后部分患者有所進展。其中,只有兩例在10年后出現肌酐升高了一倍,一個是Lee四級,一個是五級。
(筆者解釋一下:腎有事件存活是指,肌酐>123,或者尿蛋白定量>0.5克/天,或者出現高血壓。這三個指標滿足任何一條就可以認為是腎臟有事件,也就是說腎病有了進展。也就是說10年以后,13%的患者出現蛋白尿增加或者高血壓,2%的患者出現腎功能不良。
如果從總的IgA腎病來說,10年后腎功能不良的發生率是15-20%,而孤立性血尿者為2%,兩者相差非常懸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IgA腎病血尿者不需要特殊治療,因為腎功能不良的發生率非常小。IgA腎病的治療原則是分級治療,就是分清楚危險程度,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危險性越高治療越積極。所以,有醫生用雷公藤多甙,ACEI或者昂貴的中成藥治療血尿,等于98%的病人是在做無用功,在白花錢。這樣沒心沒肺的處方,就好象在街上騎自行車卻偏要戴個摩托車頭盔一樣搞笑。
2:不特殊治療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那些病理類型偏重的人,3個月化驗一次小便,半年查一次腎功能,就可以發現早期的出現進展的患者,到時間再特殊治療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