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恩發起了一項實驗。他招募了8個人(三女五男)扮演假病人,他們分別是一位二十多歲的研究生、三位心理學家、一位兒科醫生、一位精神病學家、一位畫家和一位家庭主婦。
這些人涌入了當地的幾家精神病院,他們向醫生宣稱自己可以聽到一些奇特的“聲音”,要求醫生對他們作出診斷。不過,他們僅僅假稱自己有“幻聽”的癥狀,其他方面的表現都和常人無異。
結果,8名假病人中除了一人未被診斷為精神病,其他7人都被診斷為精神病患者。他們順利進入了醫院,開始進行治療。這些假病人記錄著自己在醫院所經歷的事情,同時也觀察著醫護人員及其他病人對他們的反應。
進入醫院后,他們所有的行為又開始恢復正常,變得和普通人一樣,也不再宣稱自己有幻聽。但醫護人員并未相信他們的話,還認為他們的“妄想癥”加劇了。他們甚至認為假病人做筆記都是一種精神病病情的新發展,以至于“做筆記”這一行為都被醫生當成是病人的“書寫行為”記錄在了他們的病歷中。據報道,這7個病人在住院期間一共收到了醫生提供給他們的2100片藥物。
并且,在長達四年的實驗之中,沒有任何醫護人員發現異常,反而是有35個病人發現他們好像是正常人。這些病人向醫院報告稱這些人每天都在寫寫畫畫,可能是暗中調查的記者,但醫生們都沒有將這些話放在心上。
羅森漢恩最后得出結論稱,精神機構測試的不健全性使得精神機構并沒有真正的能力能把真病患和假病患區別開來。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診斷標簽的危害性,任何被貼了標簽的正常人的行為都會被認為是精神病標簽的行為,從而形成了標簽障礙,導致醫生不能夠對病患作出正確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在羅森漢恩的研究發表后,很多精神病專家和醫院都表示此結論具有不準確性,要求再次進行實驗,看看自家醫院是否能夠甄別出真假病患。
于是羅森漢恩又表示,他將在三個月內向這些醫院輸送一批假病人,看他們是否能夠甄別出這些人。
三個月后,幾家接受挑戰的醫院宣稱自己甄別出了193個假病人,但這時羅森漢恩又告知他們說,其實自己在這幾個月之內并未派出任何人混入醫院,所以這193個人都是普通的精神病人。?
圖片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