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痙藥物
阿托品:為抗膽堿神經藥物,能選擇性阻斷膽堿能神經對輸尿管平滑肌的興奮,而緩解輸尿管平滑肌痙攣,在腎絞痛發作時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鎮痛藥物聯合應用。常用劑量:口服0.3-0.6mg,每日3次,或肌內注射每次0.5mg。阿托品跟內注射后15-20分鐘達到作用高峰,作用持續4-6小時,然后在肝內水解后經尿排出。
654-2:是山莨菪堿的合成品,具有與阿托品相同的抗膽堿能神經作用,但作用強度、不良反應較阿托品小。常用劑量:口服5-10mg,每日3次,或肌內注射5-10mg。
坦索羅辛:是高選擇的α1A受體阻滯劑,能抑制該處肌肉的緊張度,減少蠕動頻率,減輕遠端和壁內段輸尿管的收縮。SWL術后立即給予坦索羅辛,能夠促進結石排出,預防石街的形成,緩解疼痛及膀胱刺激癥狀,不良反應少,可以作為腎結石SWL術后輔助用藥,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
二、鎮痛藥物
哌替啶,又稱杜冷丁,為人工合成的鎮痛藥,化學結構與嗎啡相似,作用于阿片受體。80-100ng哌替啶的鎮痛作用相當于10mg嗎啡,皮下或肌內注射10分鐘內出現鎮痛作用,作用時間僅2-4小時。常用劑量:每次50-100mg口服,或每次50-100mg肌注。哌替啶對輸尿管平滑肌也有興奮作用,需與阿托品等解痙藥物合用。
三、止吐藥物
由于急性腎絞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因此止吐藥在腎絞痛治療中較為常用。甲氧氯普胺是唯一的在腎絞痛治療中明確研究的止吐藥,甲氧氯普胺除了緩解惡心外,還具有麻醉性鎮痛藥的作用,可明顯緩解疼痛。它的作用是對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的阻斷,與其他中樞多巴胺受體阻滯劑相比,鎮靜作用也較強。甲氧氯普胺在靜脈注射3分鐘內發揮作用,成人常用劑量是10mg靜脈注射或肌注。必要時可每4-6小時應用1次。其他常用于止吐的藥物包括:異丙嗪、馬來酸甲哌氯丙嗪、羥嗪。通常在腎絞痛患者嘔吐明顯,需要口服藥物治療時推薦用的止吐藥。在醫院或急診室,甲氧氯普胺是首選止吐藥,但對于門診患者,推薦使用異丙嗪或甲哌氯丙嗪栓劑。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國際尿石癥聯盟培訓班教材 泌尿系結石沖擊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