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國泰基金主動權益事業部四部負責人兼基金經理,目前所在事業部共管理國泰金龍行業、國泰估值優勢、國泰中小盤成長、國泰景氣行業、國泰大健康和國泰金馬穩健六只基金,整體管理規模已超過百億元。
今年以來,楊飛所管理的基金整體業績優秀,以國泰估值優勢為例,目前凈值漲幅為16.52%,難得的是,其近1周、近1月、近3月的業績也均為上漲,并呈穩步上漲之勢。
日前,楊飛在與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分享投資經驗時表示,他的秘訣就在于堅持估值底線,同時,靈活調倉,盡量減少回撤。
選擇行業景氣度高的標的
對于如何挑選成長股,楊飛指出估值自然是第一指標。以今年為例,參照今年以來的資金利率,他認為選擇20倍左右估值的個股買入風險較小。不過,前提條件是標的公司的業績一定要好。他說,個人喜歡買30%以上增長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目標估值能達到30倍以上,上漲空間足夠大。
他還表示,公司估值的高低與某個時期所處的大環境也有關系,如2015年貨幣寬松、流動性充裕,市場整體估值就較高,可以選擇30倍左右市盈率的高成長公司;但到了2017年,貨幣政策轉向中性,那么就要選擇20倍至25倍市盈率的公司,對估值和安全點的要求較前兩年更高一些。
楊飛說,在選股上,他會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前景等因素,堅定選擇300億元左右總市值、業績增速高、估值低、確定性強、行業處于高景氣階段的股票,一方面與目前所管理基金的規模較大,不方便選擇流通市值較小的公司有關;另一方面,他認為,300億-500億市值的公司連續2-3年、每年增長30%-50%更有希望。
他不愿意選擇用大盤藍籌股做“底倉”,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寧可減倉,也不選擇非自己精心挑選的標的。楊飛透露,目前,他仍然看好園林生態環保、醫藥商業、安防、消費電子、光通信等,這些行業都是去年三四季度建倉,為今年做的布局。他亦坦言,截至目前,有些漲幅大的標的已逐漸減持。
以估值為據及時調倉兌現
去年四季度的震蕩行情,曾讓楊飛此前到手的業績丟了不少,于是,今年以來,他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操作上更為靈活一些。如在今年一二季度成長股可能沒有太多機會的時候,他選擇配置了部分價值股和周期股,以此平衡基金收益,在平時操盤時,還不斷優化行業配置和倉位,依據估值目標進行調整,20倍估值的時候配置10個點,但到了30倍估值的時候就減到4個點、5個點,減少回撤,讓持倉組合波動平緩些。
他不避諱及時減倉換股,據統計,楊飛去年所管理基金的月度平均換手率為30%-40%。他說,盡管管理層提倡長期持股,基金經理也希望長期持股,但是目前的市場狀況資金就喜歡短時間拉高股價,這時若不及時兌現收益,很快就跌回去了。
雖然并非因為雄安新區概念而配置重倉股,但事實上,在“綠色雄安”的助力下,楊飛所管理的部分基金由于持有環保股而受到提振上漲。他把這個主題稱為是迎來了一陣暖風,因為這陣暖風,可能適當提高了對個股的估值,但方向不變,依然看好的是綠色生態的本質。如果這些個股提前兌現了估值預期,那么自然不排除也提前兌現收益。
“投資股票不要從主題出發,應基于公司發展空間,利好消息只是一陣風,即使沒有這陣風,它也應該可以飛起來”,不過楊飛表示看好雄安新區未來發展空間,將長期關注。
(原標題:投資總監訪談 國泰基金楊飛:不用藍籌做底倉 靈活調倉減少回撤)
(責任編輯:DF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