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特大福利:涂華新老師臨床驗案集

導讀

經方治病,素有“一劑知,兩劑已”之美譽,涂華新先生臨床用經方,當用則用,當止則止,絕不空投一劑藥物,展示了中醫經方臨床操作之高效、簡潔與規范。本文集合了平臺上以往所發布的涂華新先生的部分醫案,愿素不漏讀平臺醫案者,重讀之,溫故知新;初接觸仲景平臺者,細研味,可獲啟發。

 


三叉神經痛之大黃附子細辛湯驗案

 

患者:石某

性別:女

年齡:52歲

初診時間:2012年12月17日

癥狀:右側三叉神經痛數日,經治療服某藥后,變作疼痛麻木,自述服某藥尚且無效,不知中醫能治此重癥否。體胖壯實,舌苔黃厚而膩,脈沉弦滑。

處方:大黃附子細辛湯

方歌:脅下偏疼脈緊弦,若非溫下恐遷延。

      大黃三兩三枚附,二兩細辛可補天。

組方:制附片30克 生大黃45克 細辛30克

劑量:二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付藥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復診:12月19日時述:二劑藥后已經不再疼痛,再進原方二劑。

      后數日特來告知,服完藥后因門診人多不愿久等,遂憑記憶到院外藥店又抓二劑藥,且三味藥全部記成45克,從初次來診前后共六劑,自覺數十年間,這幾天最為舒服輕松。

后記:2014年12月5日從患者鄰居口中得知,近兩年間此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從未復發。

筆者按:臨床上見內有寒實積滯,外現一側偏身某處疼痛,脈象弦滑者可考慮應用。如偏頭痛、一側三叉神經痛、一側脅同、帶狀皰疹、膽囊炎、一側腹痛、坐骨神經痛、等現上述脈證者可根據病情酌情使用,但大黃和細辛要按3:2的比例應用較宜。

 

肌衄之四逆湯驗案

 

患者:鄭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30歲

初診日期:2013年11月26日

癥狀:檢查顯示血小板數僅為9,體瘦,面色蒼白,皮膚多處散發淤斑,舌紫暗,有淤斑,邊齒痕,脈沉遲細。久治無效,經人介紹來診,時某省十數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學習,對接診此患深表憂懼。

處方:四逆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45克 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囑:停服他藥,多多靜養,禁食苦寒類食物和藥品,并如實告知病情確為嚴重。

11月29日:瘀斑變淡,上方三劑。

12月2日:雙臂皮下出血已平,雙下肢淤斑減少,原方三劑。

12月6日:原方三劑。

12月9日:腿上瘀斑已經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龍骨45克、牡蠣45克,三劑。

12月13日:全身僅有少量淤斑點,原方五劑。

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劑。

12月26日:各項指標繼續轉好,期間未再輸血或進行其他搶救治療,自覺身體狀況滿意,因準備回四川,故開藥帶回服用。

處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 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帶藥回去服用。

四逆湯方歌:

          生附一枚兩半姜,草需二兩少陰方。

           建功姜附如良將,將將從容籍草匡。

四逆加人參湯方歌:

           四逆原方主救陽,加參一兩救陰方。

           利雖已止知亡血,需取中焦變化鄉。

 

 
藥物過敏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驗案

 

患者:陳某 唐河人

性別:女

年齡:40歲

初診日期:2013年12月25日

病癥敘述:口服氯霉素片后咽痛惡寒,手足腫脹,察其手足掌面滿布大水泡,部分已潰爛流出黃色液體(現代醫學診斷為“藥物過敏性大泡剝脫皮炎”),顏面發紅青紫亦腫,且身體強,行走活動困難,今已數日更添張口說話困難,不數言即在門診內痛哭,舌淡紅,苔白滑,脈遲緩;囑其不必擔憂。

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

組方:柴胡60克 黨參20克 茯苓20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黃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黃20克 烏梅30克 生姜25克(切片)大棗6枚(撕開)

劑量:兩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二診:12月27日,手足腫消,行走活動順利,覺鼻中干,眠、納差。

修改處方: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原方(即前方去烏梅)兩劑

三診:12月30日 手足潰爛均減少,以原方兩劑。

效果:2014年1月9日來述,上次服藥后已愈,故未再來復診。再以原方兩劑以資鞏固。

 

久咳之四逆散驗案


患者:余某

性別:女

年齡:68歲

初診日期:2014年7月8日

癥狀:面暗體瘦,苦于久病干咳。檢查顯示左室舒張,他法雜治不效,刻下,干咳陣作而喉中無痰,納差便干兼乏力失眠,舌淡紅,苔黃膩兼滑,脈遲緩。以健脾胃調理心臟共六劑乏效,考慮有柴胡證。

處方:四逆散加味

組方:柴胡15克 枳實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制附片15克 黨參15克 白術15克 干姜15克 茯苓15克 寇仁15克 砂仁1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煎服方法:一劑藥水開后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服后干咳大減,而大便亦通暢;再進三劑,諸證愈。

 

急性眩暈吐泄之五苓散驗案

 

患者:張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33歲

就診時間:2014年7月24日

癥狀:數日前或因飲食不調出現頭暈、嘔吐、水米難進、心悸、每日泄瀉多次,口略干,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數。

處方:五苓散

組方:豬苓15克 生白主術15克 茯苓15克 澤瀉25克 桂枝10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服用方法:水開后再煮二十分鐘,分三次熱服。

因考慮其尚在哺乳幼兒,上吐下瀉,中氣大傷,遂額外加一付桂枝人參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15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 黨參45克 生白術45克 干姜45克

結果:果如所料,周末病人來電述:服一劑即覺所有癥狀大為減輕,今已三劑服完諸證均除,始覺奶水不足。對曰上吐下泄,中氣大傷,宜乎奶水不足,初診已早有準備,遂教其煎服最后一付藥,加一兩生姜,水開后再煮20多分鐘,分三次溫服,

結果:胃氣恢復,奶水自足,病人乃稱謝唯唯。

 

低燒之柴胡類方驗案

 

患者:劉某 唐河上屯鎮人

性別:女

年齡:55歲

初診日期:2014年10月7日

癥狀:每晚低燒,惡寒,乏力,半夜乃止,胃中及兩脅下脹痛,打嗝,微惡心,心悸,頭暈,舌淡紅,苔薄白,脈遲緩。

處方:柴胡桂枝各半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15g 柴胡60g 制半夏20g 黨參20g 黃芩 2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白芍20g 小茴香15g 生姜25g(切片) 干棗6個(撕開)

劑量:三劑 (每日一劑,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復診:10月10日,諸證均已,唯余胃及兩脅下脹痛未完全消除。 

處方:大柴胡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15g  柴胡60g 枳實30g 赤芍30g  黃芩20g 生大黃15g  制半夏60g  生姜45g(切片) 大棗6個(撕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后特來告知胃及脅下不脹痛了,求再開藥以滋鞏固。

囑:其用附子理中丸鞏固。

忌:綠豆及綠豆制品。

 

 

小兒咳嗽之小青龍湯治驗


患者:常某

性別:女

年齡:2歲

就診日期:2014年10月23日

癥狀:其母懷抱來診,咳嗽,流涕,有痰,無汗,已兩周,打針輸液不見效果,聽旁人介紹,故來尋求中醫。

處方: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方歌: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記要諳。

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發熱句中探。

組方:制附片15克 桂枝15克 麻黃15克 干姜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細辛15克 制半夏15克 五味子15克

劑量:二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25分鐘 分三飯后熱服  

效果:已痊愈。

 

甲狀腺炎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驗案


患者:劉某 唐河縣古城鎮人

性別:女

初診日期:2014年11月3日

年齡:44歲

癥狀:影像顯示,甲狀腺峽部體積增大,甲狀腺炎,雙側頸部多發淋巴結腫大。患者自述頸部疼痛一月余,在當地治療無效,疼痛逐漸加重,現頸部疼痛不能忍受,煩躁,希望中醫治療,舌淡紅,苔白膩,脈遲緩。眠、納、二便無大異常。

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黨參20克 茯苓20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黃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黃20克  生姜25克(切片 )大棗6枚(撕開 )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付藥水開后再煮25分鐘,只煎一次分三次服,停服其他藥物。

結果:12月3日其女兒代述,所有自覺癥狀消失,為防復發,希望再開五付備用。

 


產后惡露不盡之附苓理中湯驗案

 

患者: 劉女士

就診日期:2014年11月5日

年齡:35歲

癥狀:新產多日,親人代述“產后惡露不絕久久不能干凈,欲求中醫治療,問之納差,體瘦,素來脾胃偏弱,且奶水不足。

處方:附苓理中湯加減

組方:制附片15g 茯苓60g 黨參45g  生白術45g 干姜45g 炙甘草45g  生白芍45g 生姜45 g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效果:惡露盡而奶水亦足

注:此處方兼有理中、真武之妙,臨床加減后可用于多種產后病。

 

咳喘之小青龍湯驗案


患者:石某

性別:男

年齡:2歲

初診日期:2014年11月6日

癥狀:咳嗽,氣喘,半月余,一直治療未見進退,經其母同事介紹來診,其舌淡紅,苔略白膩,指紋淡紅。但見患兒端坐,聞及侯中呼吸漉漉有聲,其母述遇冷加重,辯為外寒內飲之小青龍湯證。

處方:小青龍湯

組方:制附片30克、桂枝15克、麻黃15克、干姜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細辛15克、制半夏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45克、杏仁15克(搗)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多次少量喂服。

禁忌:禁食綠豆類制品和所有水果飲料。

結果:后知一劑而咳喘大減,三劑痊愈。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小青龍湯主之。脈證互參,辨證為外寒內飲,或內有寒飲引起的咳、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用之均有良效。

 

 

牙齦腫大之柔肝合劑治驗

 

患者:葛某

性別:男

年齡:72歲

初診日期:2014年11月13日

癥狀:心下痛,胸部不適,與他人生氣后喘,左側下牙齦腫大,二便可,眠納一般,舌淡紅,苔薄白,有裂紋,脈遲緩。

處方:柔肝合劑

組方:制附片15克 柴胡15克 枳實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黨參15克 白術15克 干姜15克 生大黃15克 細辛1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 生姜45克(切片)

劑量:七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20多分鐘,分三次溫服。

二診:2014年12月1日

效果:諸證均已

原方三劑以資鞏固。

注:柔肝合劑為涂華新先生以四逆散、理中湯、大黃附子細辛湯為基礎的合方。

 

 

腰痛下肢冷涼之桂枝湯合真武湯驗案

 

患者:涂某  唐河縣城關鎮人

性別:男

年齡:50歲

初診日期: 2014年11 月17日

癥狀:自述腰痛,晨起加重,腰及下肢冷涼,手腳關節活動微覺不利,飲食睡眠二便無異常,舌淡紅,苔略白膩,脈沉緩。

處方:桂枝湯合真武湯

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生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術30克 生姜45克(切片) 大棗12枚(撕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一劑藥添三碗水,水開后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或 加1500毫升水煮剩600毫升,分三次溫服。

結果:病人自述第一劑服完冷涼感大減 ,盡劑后一切癥狀均消除,唯有長時間勞累時覺腰困沉。 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述若一付藥分兩天服則療效較差。

囑:病人服金匱腎氣丸善后,禁服綠豆類制品。

 

帶狀皰疹之五苓散驗案

 

患者:劉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27歲

初診日期:2014年11月24日

癥狀:本意調理脾胃和月經,不料左胸脅多處刺痛,于縣人民醫院檢查后確診為帶狀皰疹,因平日脾胃不舒,懼服西藥,乃來求診中醫。舌淡紅,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緩。大便三日一行,小便可,余無不適。

方劑:五苓散

五苓散方歌:

術豬茯苓十八銖,澤宜一兩六銖符。

桂枝半兩磨調服,暖水頻吞汗出蘇。

組方:豬苓15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澤瀉25克 肉桂10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服用方法:水開后再煮二十分鐘,分三次熱服。

再診:11月27日基本未再疼痛,偶遇天氣變涼時似覺不適,原方再進三劑。

三診:12月2日 近數日未再疼痛。脈證相參,囑可停服此藥,開始調理脾胃。

五苓散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起效的關鍵在于豬苓:白術:茯苓:澤瀉:桂枝——3:3:3:5:2

 

 

腹脹吐利之四逆湯、桂枝人參湯驗案

 

患者:呂某  唐河縣城關鎮人

性別:女

年齡:65歲

初診時間:2014年11月28日上午

癥狀:素來脾胃虛弱,體瘦面黃,由老伴攙扶來門診,自述今晨四點鐘左右已覺頭部不舒,至早上起床后頭痛頭暈幾乎不能站立,腹脹,上吐下泄多次,全身怕冷;測體溫39度,口渴,面色蒼白,手足覺冷。舌淡紅,苔薄白,有齒痕,脈寸尺不顯,關部沉數。

對照《傷寒論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處方:四逆湯

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

劑量:一劑

服用方法:水開后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熱服。

●囑至下午四點前服完再診。

下午其夫代述:面色轉好,已不吐泄頭暈,體溫38度,仍腹脹不能食,頭疼,仍惡寒怕冷。

改方:桂枝人參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 黨參45克 白術45克 干姜45克

劑量:兩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付藥水開后再煮半小時,分三次熱服

效果:第二日上午約十點,其夫來電:能吃飯了,體溫正常,所有癥狀均除,已外出散步,特來電表示感謝。

不敢居為己功,實仲景先師早已預設此法,乃醫圣經方之功也,特與同道共享。

 

 

結腸炎之柔肝合劑治驗

 

患者:李某

性別:男

年齡:44歲

初診日期:2014年12月1日

病因及癥狀:青年于炎夏中午之時,吃一西瓜,又飲冷水許多,不數分鐘即腹痛泄下,后每日大便數行,夾雜不消化食物殘渣,甚則泄下赤白之物,時時腹痛,至今已二十余年矣,期間一直治療,無甚療效。

以桂枝人參湯為主調理月余

結果:大便日一行,腹痛基本未再發作。

近來因飲食無度,心下疼痛悶脹,大便日一行,夾雜赤白之物,腹痛,刻下:舌淡紅,苔薄白,邊有齒痕,脈遲緩。

處方:柔肝合劑

組方:制附片15克 柴胡15克 枳實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黨參15克 白術15克 干姜15克 生大黃15克 細辛1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 生姜45克(切片)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期間病人來電,泄下赤白之物反多,腹痛更甚,囑服完藥來診。

12月5日復診,心下痛大減,腹痛止,大便已無赤白粘滯之物。原方六劑。

12月11日復診,諸證均已。原方四劑。

囑:忌食綠豆類制品,生冷制品。

 

 

怕冷雙足汗出之桂枝湯合真武湯驗案


患者:李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32歲

初診日期:2015年1月28日

自述:近來身體怕冷,晚上覆被入睡一會兒,稍覺身體溫暖后,則雙足汗出如水洗,每天晨起時少腹疼痛,大便三日一行。

查:舌淡紅,邊齒痕,苔滑膩,脈沉遲細。

處方:桂枝湯合真武湯

方組: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術30克 生姜45克(切片)大棗12枚(撕開)

劑量:七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

忌:生冷之物

2015年2月12日:病人特來告知諸證均除。

 

長期低熱之麻黃細辛附子湯加炙甘草治驗


患者:王某 唐河縣人

性別:男

年齡:58歲

初診日期:2015年2月2日

自述:低熱兩年余,每日晨起開始發熱,至晚上熱始漸退,伴頭暈,乏力,眠差,二便可,納一般。

查:舌淡紅,苔薄白,脈沉遲

處方:麻黃細辛附子湯加炙甘草

方組:制附片30克 麻黃30克 細辛30克 炙甘草30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煎服方法: 每劑藥水開后再煮30分鐘,分三次飯后溫服。

效果:后陪同家屬來診病,知低熱已止,睡眠好轉,精神可,一如常人。

 

胸脅支滿之苓桂術甘湯驗案


患者:葛某

性別:女

年齡:40歲

癥狀:近來苦于兩側乳腺疼痛,兩脅部及胸中脹竄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數日一行,治療半月余,今日又增納差,胃中不適,時時頭暈惡心,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緩。

開方思路:《金貴要略》條文: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處方:苓桂術甘湯

組方:茯苓60克 桂枝45克 白術30克 炙甘草30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付藥水開后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復診諸證均已。

注:需要說明的是如上述病情,并非所有的胸脅支滿類病癥均宜此方,請臨床詳加辨證。

 

 

小便不利之四逆散驗案


患者:朱某

性別:女

年齡:53歲

癥狀:解小便時淋漓刺痛,小腹拘急不舒,服西藥后改善不明顯,病已數日,故來求中醫治療;舌淡紅,苔略膩,脈偏弦細。

處方:四逆散

四逆散方組論述:方以柴胡疏肝解郁,枳實行氣散結,芍藥柔肝活血,甘草益脾緩急。

組方:柴胡2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20 枳實20克

四逆散方歌:

枳甘柴芍數相均,熱厥能回察所因。

白飲和勻方寸匕,陰陽順接用斯神。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水開后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數月后又見此人,問知三劑而愈。

注: 《傷寒論》318: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按:四逆散臨床應用涉及病種很廣,另外四逆散要與四逆湯區別。

 

 

面部瘙癢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驗


患者:唐河縣胡右,年四十七,體態中等,面色微黃。苦于面部瘙癢數年,雜進中西藥物乏效。

刻下:面部癢甚,痘疹多發,身困乏力,動則喘悸,心胸憋悶疼痛,腹脹煩躁納差,二便尚無異常,舌淡紅,苔偏黃膩,脈弦滑。

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15g 柴胡60g 黨參20g 茯苓20g 龍骨20g 牡蠣20g 肉桂20g 磁石20g 黃芩20g 制半夏60g 生大黃20g 生姜25g(切片) 大棗6枚(撕開)

數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用方法:每劑藥水開后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面癢止,痘疹已無,喘悸腹脹煩躁均痊愈,納亦可。

患者自述:心下不疼了,走路也不喘了,身體有力了。

注:胡右--胡氏女患者(右即女)

 本文所用醫案均來自涂華新先生臨床醫案,由李欣整理,仲景中醫文化傳播編輯。




                    通    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苓桂術甘湯
感冒六案
四逆散
經方案例四則
『產后發熱』桂枝柴胡湯
重視體質運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失眠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曲沃县| 南江县| 孟津县| 竹北市| 金湖县| 会泽县| 阜新| 栾城县| 阿瓦提县| 香港 | 镇远县| 图们市| 富宁县| 定西市| 阿合奇县| 苗栗县| 册亨县| 潼关县| 兴城市| 庄河市| 临猗县| 大兴区| 神木县| 灵川县| 安化县| 周宁县| 沁水县| 临潭县| 京山县| 齐齐哈尔市| 孟州市| 达拉特旗| 邢台市| 平塘县| 鹤峰县| 霍山县| 南和县| 沁阳市| 甘肃省| 休宁县|